在古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龍乃是代表著天上神靈,帝王,交泰等意欲,所以龍漸漸的被皇家給壟斷,一般人不可以擅自使用,否則是要殺頭的。
古代官方的說法也表明麒麟在風水學之中屬於土德,它的擺放和禁忌不像龍,虎,獅子那麼多。民間更有傳說,在天地初開的時候,飛禽就以鳳凰為首,走獸便是以麒麟為尊。
據說還有一個記載,麒麟每次出現的時候都是特殊的時期,會有很大的變動,說是當時的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聲之前和去世之後都出現了麒麟。
故事是這樣的,在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裏“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係衰周而素王”,孔子也在他的《春秋》衰公十四年春天,提到過“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並表示“吾道窮矣。”
而孔子也曾經寫過歌頌之詞:“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之後孔子便去世了,由此便被後世視為儒家的象征。
而喬猛手中這件寶物也是極其的形象,不論是龍頭鹿角還是馬蹄牛尾,全都雕刻的生動形象,而且色彩上更是無可挑剔,結合的很是完美,看上去及其霸氣,氣勢非凡。
當喬猛拿在手中的時候都感覺似乎是一種榮耀感:“這居然是我國圓明園的寶物,當年火燒圓明園被掠奪而去的,沒想到如今又再次回到這裏。”
“國家果然還是很強大的,這樣的寶物都能夠有辦法拿回來,不過也可能是個人所得,然後捐贈給國家的,這東西實在是太美了。”
他開始不由自主的欣賞起來,能夠看到這個琺琅彩麒麟的保存程度非常完美,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壞,就連身上的鱗片都還是能夠清晰的分辨出來一片片的,光澤也仍舊完好。
這是四足站立的形象,龍頭微抬,像是在嘶吼,大有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全身上下都是用了青藍色還有金色這兩種顏色進行裝飾,龍眼也都是金色的。
底下有托盤,是熟褐色,這樣比對起來更能夠將麒麟鮮豔的色彩突出,設計上也是很用心的,四個金蹄子筆直的豎立著,就連肌肉的流線型也是製作得非常順暢,看上去渾然天成。
“沒想到我國還有這樣的寶物,既精美又彰顯得出霸氣之勢,上麵的鱗片簡直不要太好看,每一片之間的網狀割線都很是整齊,看不出有什麼差別,鱗片的大小也剛剛合適。”
“在需要弧度的時候契合在一起不會看起來很突兀,這是何等的技藝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不愧是瓷器的巔峰,乾隆時期的作品。”喬猛在述說的時候更是忍不住要誇一誇。
他在上麵摸了又摸,甚至把臉也貼上想要全身心的去感受這件琺琅彩瓷器,任誰看到都能夠理解他現在的心情,麵對這樣的物件,誰又能夠抵擋得住誘惑呢。
“這家夥還挺識貨的,這件可是當初好不容易才得回來的,而且還犧牲了我國的精英人士,如果誰要敢說這東西不好的話我都想掐死他。”
十號審核官對於喬猛的表現也很是滿意,這件琺琅彩麒麟就是他與曾經的隊友拚死奪回來的。
當然他們並不是硬搶的,而是因為那時候這件寶物被法蘭西國搶去藏於楓丹白露宮,可是他們突然又想要展示和拍賣這件,因為展覽館缺乏資金進行擴建,還有不少寶物沒有地方放置。
可是就在十號他們以五億拍下準備帶回國的時候卻發生了意外,原來這就是一個陰謀,他們早就調查好所有競拍者的信息,隻要誰出錢拍下,就會立即派人進行攔截,然後再把寶物搶回去,人全都消滅,當時整個隊伍隻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
本想要殉國的他因為看到這寶物才有了信念,終於堅持到援兵到來,最後將它帶回來放置到了核心組織進行收藏。
而我國想要找對方談這件事情的是,他們確是矢口否認,更拒絕交談,隻是說這件事情雖然發生在他們國家的領土之上。
但是這夥人也是他們想要逮捕的犯罪集團,如果抓到一定會送到我國處置,後來沒有確鑿的證據,這件事情也不好太過責難,於是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親身經曆的十號審核官絕對不會忘記這段曆史,他一直在心裏發誓總夠一天,他會讓那些人付出代價。
當時他是看到了部分人的麵容的,在拍賣會上他也見過,也就是說隻要有機會再次見麵,他絕對能夠認出來,隻是現在公務纏身,沒有辦法去做這件事情,不過從喬猛身上他似乎又看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