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西伯侯欲尋賢人尚無頭緒,一日與文武閑居無事,見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爭妍,韶光正茂,便邀請文武往南郊尋青踏翠,共樂山水之飲。眾人正迤邐行樂,忽見一夥漁人作歌而來,其歌韻度清奇,其內大賢。西伯侯派人上前詢問作歌者何人。
眾漁人道:“此歌非小民所作。此去三十五裏,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聽熟了,便會隨口唱出此歌。”
西伯侯打發了眾漁人,而後雖文武前往磻溪,果真見一老者盤坐溪邊垂釣。
南宮適道:“磻溪釣叟恐是虛名,侯爺莫被騙了。”
散宜生厲聲道:“將軍此言差矣,方今天下荒蕪,四海鼎沸,賢人君子多隱岩穀。今飛熊應兆,上天垂象,特賜大賢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澤也。此時當自學古人求賢,豈有怠慢之理?”
西伯侯覺言之有理,便躬身前往,見薑子牙白發飄渺,頗有賢者風貌,相談幾句亦覺乃大賢人也,便生聘意,薑子牙故作推遲,見西伯侯態度誠懇言之真切,遂答應之。西伯侯心下喜悅,攜薑子牙而歸西岐,萬民爭看,無不欣悅。
紂王十七年,春三月,西伯侯奉薑子牙為右靈台丞相,並起造相府。正此時,有報傳入西岐,稱陳塘關總兵官李靖帶領一眾兵士往西岐而來。
西伯侯疑惑道:“此為何意?”
薑子牙掐指一算,眉頭微皺道:“不好,李靖人馬乃是紂王派兵來攻打西岐的。”
西伯侯心中震驚,連忙道:“為何如此突然,陛下當真是不肯放過昌嗎?”
薑子牙再算一卦,方知前因後果,解釋道:“侯爺歸國途中遭遇追兵,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派其弟子哪吒相助侯爺,然那哪吒送侯爺出五關後並未立即返山,而是大鬧了朝歌皇宮一場。那哪吒原為李靖三子,紂王因此遷怒李靖,讓其將功贖罪攻打西岐,實為取侯爺項上人頭。”
西伯侯愁眉道:“來者非善類,教昌如何應對才好?”
薑子牙早已算到商朝與西周會交惡戰,他下山亦是為此而來,秉承著要戰便戰的心思,一番思量後道:“侯爺被羈囚薑裏七載亦無絲毫怨言,仍感恩戴德天子,然天子心存殺心,恐怕不會輕易放過西岐。臣想侯爺賢明不遜君王,手下有四賢八俊將士無數,何不自立門戶為王?侯爺賢名遠播,善心天地可鑒,天下百姓定會誠心擁戴。”
西伯侯聽罷,頓時怔愣當場,回過神後皺著眉頭不讚同道:“丞相慎言。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況昌年事已高,不過一條老命罷了。若是殺了昌能讓陛下心安,臣萬死不辭,何苦動不肖之念。一旦起兵抵抗或是造反,受害者是黎明百姓,昌於心不忍啊。”
薑子牙歎道:“侯爺心善,奈何陛下非是容不下侯爺,而是容不下整個西岐啊。”
西伯侯不解道:“何出此言?”
薑子牙道:“陛下因疑侯爺有逆反之心,欲除之而心安,侯爺無怨言乃侯爺之善,然手下將士心有不服啊。且前世子伯邑考間接因陛下而死於非命,侯爺看得開不代表西岐百姓能坦然接受啊。侯爺之死隻能安陛下一時之心,西岐亦後患無窮矣。”
西伯侯聞言,怔愣半晌,而後苦笑道:“丞相之言莫不是要昌坐實那逆反之心,昌……昌實在是左右為難。”
姬發在旁邊勸道:“父親,丞相所言極是,紂王已對西岐起了排異之心,不可再當縮頭烏龜了!”
南宮適、散宜生等人齊聲道:“請侯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