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持經達權是唯一的教養方法(1 / 3)

理想夫婦的三大要件

父母教養子女的方法,看起來五花八門,各有巧妙之處,事實上歸納起來,可以總括成孟子所說的那一句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意思是說,男女成家是做人的大道。夫婦能和睦相處,教養出來的子女才會身心健康;家庭生活溫暖幸福,親子關係才會良好。

夫婦和睦相處是教養子女最有效的方法。這說起來十分簡單,實踐起來則是非常困難。理想的夫婦,至少具備三大要件。茲分別簡述如下,以供參考。

同心同德互相扶持

同心的意思,是愛情要專一。丈夫除了深愛自己的妻子以外,不向其他女子奉獻男性的愛;妻子除了深愛自己的丈夫以外,不向其他男子奉獻女性的愛。雙方愛情專一,愛力自然堅厚。永結同心,必須在這裏獲得印證。

同德的作用,在彼此看得起。一些人的心理,是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文章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別人的好;人家的丈夫那麼會賺錢,自己的丈夫為何如此倒黴?在所有丈夫裏麵,數自己最好,偏偏在看得見的妻子裏頭,以自己的妻子最為差勁。換妻俱樂部之所以存在,無非是看不起妻子,想要換一個更好的。孟子說:“愛而不敬,獸畜之也。”夫妻相愛,如果不能彼此敬重和看得起對方,簡直和愛家中的寵物一樣。

夫婦相敬如賓,才會謹慎地約束自己。天天在一起,關係很親昵,最容易鬆弛自我的約束。久而不敬,是常見的情況。必須時時提高警覺,愛他就不要氣他,把他氣壞了,對子女也是一種不良的示範。

男女同權不同質,應該互相扶持。夫婦扮演不同的角色,父親充當子女的保安員、運動教練、職業顧問、交友顧問;母親擔任子女的保健員、家事教練、經濟顧問、衛生顧問。按照父母的興趣和素養,分別輔導子女的課程作業和課外活動。

通常所說的“男主外,女主內”,其實也是男女同權不同質的分工,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意思。我們隻要不以固定的性別來區分,依據這一對夫妻的實際狀況,有些事情男主外、女主內,有些事情則女主外、男主內。而內外的區分,也不必硬性規定為:家庭以外的事或者對外的事,全稱為外;家庭以內的事或者對內的事,都叫作內。分工的原則,也以全家人的利益為依據,不以個人的利害來考慮,相信大家也就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父母的角色可以機動調整。有時候“同台演出”,有時候一為主一為伴,很有默契,才是真正的相互扶持。

沒有感情上的衝突

我們隻說夫婦之道,很少區分為夫道或婦道。意思是夫婦既然同心同德,就沒有必要再分彼此。尤其是感情方麵,雙方都專一,當然不會引起衝突。這裏所說的,比較側重對子女的感情,不應該有偏心,以免引起感情上的衝突。男孩女孩一樣好,就不會偏愛。如果發現子女對父母有偏愛的現象,也應該站在子女的立場:這麼小的年紀,偶爾有一些疏忽,那是自然的事,不要馬上認定孩子有偏心。父母最好自我反省,是否給予了孩子充分的關懷?有沒有常常“停”下手邊的事情,認真地“看”孩子的狀況,“聽”孩子說些什麼,讓孩子覺得父母真的是“患難與共、歡樂與共”的好爸爸、好媽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怎麼可能偏愛呢?孩子親保姆,卻不親父母;或孩子親祖母或外婆,並不親父母。父母就應該想辦法,多花一些時間和孩子互動,保持比較親密的聯係,以建立良好的關係。

沒有意見上的隔閡

夫婦之間溝通順暢,有意見能夠好好商量。有了子女以後,也應該擴大溝通的範圍,讓子女適度地參與。家庭成員沒有意見上的隔閡,感受到大家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親子相聚,通過彼此交談以互相了解,並且適時加入一些文化刺激,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文化刺激代表父母用來衡量事物和行為的標準,譬如孝順值得稱讚、盜竊十分可恥、整齊清潔自然最美、兒女不嫌父母醜等,都在凸顯對行為或事物的判斷。最好能夠及早和孩子溝通,適時建立孩子的價值觀。這對親子關係的維持和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妥善持經達權

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細心整理一番,歸納成若幹原則,然後當作教養子女的“經”,視子女的實際成長情況,做出合理的“權”變,便是最為有效的教養方法。

希望親子關係良好,父母就要率先和睦相處,整理出更為合理的“經”。茲提出若幹條目,以供參考。

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是看得見的、形式的、外表的裝扮遠不如內心的充實、內涵的提升。父母在重視名牌、注重美容、不斷購置新裝而且講求時尚的示範中,已經在鼓勵子女追求外在美,卻忽視了其內在美的增強。不如以喜歡讀書、好學不倦、重視言談舉止進退,使子女明白“充實即是美”的道理,並以舒適、安全、整齊、清潔、言談得體、善解人意和用心關懷他人來加強內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