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真正讓揚清敢肯定這是嫁禍的,是退款信息。這藥盒在‘菲菲藥房’有召回點,顧客憑借產品、收據即可退貨。不過揚清有些特殊,隻同意用支票退款。這就需要來退款的出示證件、提供姓名。大家看圖,我們發現,其中三人有共同好友Benjamin X,另外三人有共同好友Lindy X,另外三人有共同好友……而這些“共同好友”,目前都在競爭對手意大利的分公司裏。要說這是一個巧合,未免勉強。很明顯,為了掩人耳目,不讓人懷疑,他們需要在退貨中製造一定的‘瑕疵率’,否則容易被人識破。”
圖片上麵,每個人的姓名、照片都有部分被打了碼,然而意思是明顯的。
頓頓,邵君理道:“通過幾個社交媒體我們聯係了這些人。他們承認,競爭對手的負責人組織他們找人退貨。而且我們可以得知,通過菲菲這個地點回揚清的‘有毒藥盒’,全都經過這家公司的左右手。現在請聽一段錄音。”
在播放的錄音當中,年輕人們痛哭流涕,連完整話都說不出了,說他們5個被要求著每人退款三個產品,一共15個。邵君理的表情不變,八風不動,隻靜靜地坐在台上。
“我們實在無法想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競爭對方的分公司會讓自己的員工們發動親友退貨藥盒,除了它是始作俑者。”末了,邵君理道:“揚清集團目前已經聘請律師準備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揚清集團並不請求社會公眾鼓勵、支持,但是,請給我們一點時間證明自己的清白,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會給揚清一個說法。到那時,再來判斷孰是孰非。謝謝。”
台下:“……”
邵君理又說:“最後,我還想要展示展示揚清集團抽檢流程。”
屏幕上,PPT再次變化,伴隨著邵君理的聲音:“工廠質控非常嚴格,規定要有專人監察。同時,因為數量不多,揚清要求智能藥盒最後的FQC使用全檢,而不是抽檢。而揚清在收貨以後由質量部安排抽檢,抽檢率是10%,要求要由兩人完成,而且每天隨機抽簽……”
他說句子不疾不徐,卻能讓人想相信他。
提問環節過去以後,發布會就正式結束了。
許多媒體都報道了揚清集團這次解釋。
而在網友對於誰是“競爭對手”的好奇心到頂點時,競爭對手的名字被扒出來了。
此時正是歐洲半夜。有留學生8出了在發布會上被打碼的Facebook用戶Benjamin Cheung,也看到了“澎湃”字樣,再翻一翻Benjamin Cheung的相冊,發現裏麵有公司的前台照片,有自己的門卡照片,有團隊的聚會照片,還有……肯定是個澎湃員工,不會有錯。
不少網友給他留言,給他發信,他回道:【揚清說的都是真的,我昨天已提出離職。】
而另一人,與Facebook主頁同樣名字同樣頭像的Linkedin頁麵上也寫著“公司:澎湃,地點:意大利”,編輯日期是去年,她也同樣回答網友“揚清說的都是真的”。
這下網上真炸鍋了,無比熱鬧。
邵君理在會上說的“競爭對手”竟是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