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裏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但是再怎樣大的神通,也敵不過業力;行為決定的結果是不可轉移不可消滅的。
由行為決定的因果就是報應,我們不能仗著自己年輕、有錢、有權勢,就肆意逞強,獨斷妄行,要謹慎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等積孽成禍、惡貫滿盈時再來後悔,那就來不及了。因為,天下沒有不壞的身、不改的境;青山可以不老,綠水可以常流,一旦受到汙染破壞,生態失去平衡,再好的青山綠水也會在一夜之間變色,山崩塌,水枯涸,千年形軀盡毀。像台灣地區淡水河的汙染、愛河的腐臭、東北角海岸的破壞、花蓮海水變汙濁等,都是要賠上百千萬倍巨大代價而不易救治的。
人也一樣,人對自己的行為因果常常短視而茫昧,甚至業報臨頭猶冥頑不知悔改。如同中峰明本禪師說的:“蕩盡從前垃圾堆,依然滿地是塵埃。”
對於行為決定的業力,有幾個原則可以解開業力的迷惑:
1.自力創造,不由神力:天無雲不雨,木無火不燃,行為業力終久必報,神通亦敵不過業力。像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他有天眼通,能知道眾鬼的罪業報應因緣。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死去的母親,於是運用神通力,見到亡母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聯結在一起。
目犍連見了大驚,傷痛至極,立刻用缽盛了飯菜,借神通力往饗老母,但是他的母親取飯尚未入口,飯食在手中即化為火炭,不能進食,目犍連悲號哀泣,不能自已。他能知道眾鬼的因緣業報,卻不知道母親究竟是什麼罪業因緣如此受苦,於是哀傷地請示佛陀:“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見到我的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能哺飯,不知是何因緣牽累?請佛陀慈悲開導。”
佛陀回答:“目犍連,你的母親在生之時,謗佛毀僧,不信因果正法,又貪瞋邪惡,所以該當受此苦報。”
目犍連聽了,宛如焦雷轟頂,一方麵為母親受苦而心痛神傷,一方麵也凜畏於罪根深結,竟連神通力都無法拔除。後來還是佛陀教導他舉行盂蘭盆之法,供佛及齋僧,才使他的母親脫離餓鬼之苦。這就是自力創造勝過他力,業力勝過神通力的一個例子。
2.機會均等,絕無特殊:凡事不論好壞,多半由自作自受,既不是神為我們安排的,也不是天意偏私袒護,業力之前,大家都是機會均等,沒有特殊例外,好壞與否,隻看自己是否能應機把握、隨緣得度。
從前有位富翁,養了幾個好吃懶做的兒子,富翁臨死之前特別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跟他們說:“我在屋後的田地裏埋了幾甕銀子,等我死了以後,你們可以去挖出來用,日子就可以過得好,不愁衣食了。”
這富翁一咽氣,那幾個兒子立刻拿鋤頭、鎬鏟來到屋後的田地,急急尋找銀甕。他們每天從早上挖到晚上,日複一日,把幾十頃的田地都挖透了,卻沒有人挖到銀子,他們不死心,又從頭到尾挖了幾遍,仍然一無所有。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的,恨聲不絕,看看播種季節已到,隻得勉強把糧食種子埋下,既灰心又失望。
想不到,這年四鄉八鎮都鬧欠收,唯獨這富翁家的田裏禾糧長得又高又大,收成特別好,使幾個兒子發了財。他們一研議,原來是田地翻了幾次,土質又肥沃,利於秧苗生長,才有累累的米糧滿倉,這時候他們才知道老富翁並沒有騙他們,才解悟土地的本身即是金銀,要努力耕耘才能發掘出來。從此以後,兄弟幾個年年翻土耕種不遺餘力,家道也因之更加富裕了。
這種“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行為影響,就是業報,就是因果。
3.前途光明,希望無窮:業,有約束性,如天才的資賦並非人人能有,視父母的遺傳因子而定,受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代又一代的影響而增減,這是先天的業。
業,也有可變性,一個人的禍福休戚,不是定命的,不是完全注定而一成不變的,一切得失成敗,還要看這個人日夜呼吸之間的行善或為惡,命運的軌跡寫在他的行為因果上,善得善報,惡得惡報,這是後天的業。總括起來說,“罪業本空由心造”,我們隻要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人生前途必然光明無限,希望無窮。如同蛹破繭而成蝶,花開苞而綻香一樣,棄去昨日之惡,始能成就今日之善,所以懺悔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