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虎嘯峰(1 / 2)

(書接上文)應為第43章

文生繼續講《菩薩莊》的故事:

“修行者見老店主信認他,自己就在店裏找到一些生活必需品,隨後要寫欠條,他向店主要紙筆。老店主卻連連擺手說不用寫欠條,因為他不識字也不太識數。

老店主對修行者說:`看得出先生是來修行吧?’

修行者拱手點頭稱是。然後說道:`老店主,小弟我是來修持觀自在菩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原本我在一座觀音廟修持,但不得清靜,後經一位得道高僧禪中點悟,才來此寶地繼續修持,敬請多多賜教。’

老店主一聽,雙目一亮來了精神,他立刻打開話匣款款而談,對修行者說道:`先生既然修持觀音菩薩很好。先生可到對麵的虎嘯峰上尊修。那虎嘯峰的峰腰上有很多天然的老虎洞,大多數寬大幹澡適合修行者居住,有的洞內滴漏著山泉,有的山泉在洞外。

據老輩人傳說,當年虎嘯峰最多時有二十幾隻猛虎,但是這些虎從不到菩薩莊侵害莊人,而是各霸山地巡留界味,以山獸蛇蟒為食。現在山上老虎猛獸都己絕跡,隻要防著偶爾出現的蟒蛇就是了。’

老店主又說:`前些年來了位修行者,他住在山洞裏,在洞外開了塊地自種自吃。他又在那塊探雲石上紮了個小蓬,風雨無阻,天天打坐悟道,每逢天朗氣清之時,村裏人都能看得見他。整整十年,最後他修行成功,就靜駕祥雲,離山而去,雲遊四方去了。”

聽了老店主的一席話,修行者深躬一禮道:

`多謝老店主的指教。’

接著老店主引修行者來到店外,指給他看那座虎嘯峰。

修行者很高興,原來老店主指給他的那座山峰,正是剛才他在石橋上觀看並相中的修行所在。

修行者再謝過老店主,說金塊一定如數奉還。然後就拿著在店中撿選的東西走向虎嘯峰,一路上他想,菩薩莊人可不簡單,別看地處封閉古撲純厚,說是沒文化,然而心靈感應能力卻很強大,古語說峽穀臥巨龍,深山出鳳凰。我作為來此修行觀音菩薩,要處處留心在意,虛心好學,因為極有可能這裏就是藏龍臥虎之地!

修行者登上虎嘯峰,四下打探尋覓,果然找到了一處山洞,這山洞洞口的形狀,就像一隻張開的巨型虎口,洞口上怪石高懸,下麵崖柏挺立,遠看恰似虎口的兩排齒牙、而且獠牙俱全。修行者向洞裏走,看到洞內十分寬廠通風,再向裏走,發現一座約有兩米高的石台,修行者縱身一躍,身輕如燕登上石台,石台約有四五平方米,上麵鋪著厚厚的草,修行者想,這上麵一定是人休息的地方。

修行者閃目觀看,發現石壁上有個小石凹,見裏邊有東西,修行者掏出來端在手中查看,竟然是一隻天然的金碗,金碗呈不規則橢圓形狀,碗沿較厚,端在手中很有分量,修行者看出,這是隻燈碗。修行者明白了,這個洞很可能就是剛才老店主說的那個修行人所住的山洞。修行人再一看,又看見石台上側麵的牆上刻著幾行字,仔細察看那字是:

寂心孤麵伴青燈,

悟道禪心警長鳴。

深秘之處靈自在,

寄語來者善始終。

修行者看了深躬一禮,自語道:`晚輩慚愧。’

修行者躍下台階,忽見迎麵洞壁上刻著一首長詩,字跡工整,蒼勁挺拔,修行者連忙讀道:

一切音聲相,是人聽一耳。我圓通大士,唯以眼而聽。非物以眼聽,六根互為用。當其互用時,根境不相雜。譬如帝珠網,交光相融攝。即此融攝相,各各住自位。以此三味力,普施於一切。俾不離聲音,透出聲音海。眼處若聞聲,耳處得解脫。共證十方空,同名觀自在。我作如是讚,定招妄語罪。即招妄語罪,畫者亦是妄。畫者即是妄,此相非真實。於非真實處,此相常現前。應作如實觀,是真法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