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勞政事,宗廟子嗣的事兒,也不能忽視啊。”
先帝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當今皇上不似先帝的風流,凡事倒更像雍正爺,每天兢兢業業天不亮就起身,批折子見大臣,登基以來更是忙得團團轉,去後宮的日子屈指可數,以至於四五年間宮中無一個子嗣降生,再這樣下去,後嗣凋零,她這個中宮皇後有愧於大清的列祖列宗。
其實皇後的私心裏,何嚐不希望皇上一直對後宮的嬪妃們淡淡的,自己的夫君少寵愛些妃嬪,她皇後的位置自然更穩固。可她當得這個皇後,就不能有負於先帝的對她的厚望,不能辜負皇上封她為繼後的恩情,如今宮中,隻有孝淑皇後的二阿哥和她的三阿哥僅僅兩位皇子,這樣的屈指可數之數,她有何臉麵麵對大清的列祖列宗。
這也是顒琰的一塊心事。他聽了皇後的話,悵然歎了口氣,道:“皇後說的,朕又何嚐不著急。可是這些年,後宮無所出,朕前朝事忙,也一直沒顧得上。”
“皇上,可是覺得後宮裏伺候您沒有可心的人麼,後宮的人您要覺得不貼心,過了年,便從內務府選一批秀女送進宮罷。”
此言一出,在場的簡嬪、淳貴人和幾個常在臉色皆變得難看,她們麵麵相覷,皇後才二十出頭的年紀,怎麼處事就已古板成了這樣?天天守著祖宗家法,為了大清皇室和皇上,這般的話都豁得出來?
皇上並非風流天子,一個月才來後宮幾回呀?好在這後宮裏的人也少,本來其樂融融的,覺得自己逢上了少有的聖明君主,恩寵雖不多,爭寵的人也沒幾個,若是再選一批秀女進來,可不要擠破了腦袋啦?
“算了。”顒琰興致缺缺,“朕無意選妃,後宮裏頭的嬪妃,朕還有幾個尚未顧及到,冷落了她們。現在宮裏頭伺候朕的這些人都很好,朕覺得都好,何必再選一批進來。”這人隻要有一個合心意的,也就夠了。一個已經夠他煩的。
這句話就像一股暖流、一個定心丸,劃過每個人心裏。皇上寬仁心慈,後宮皆知。正是因為這樣,即便皇上後宮去得少,這一朝的嬪妃才很少有所抱怨。
幾個嬪妃們紛紛站起來,福身道:“嬪妾等多謝皇上體恤。”
皇上道:“坐下罷。”
如此,皇後也不想違心再勸,她隻能鬆下一口氣,“那皇上,日後要多來後宮走走,讓嬪妃們為大清得皇室開枝散葉。”
顒琰點點頭,“綺雪說得話,朕自當記得。朕已決定,後宮若有子嗣降生,不論皇子公主,朕必許之一宮主位,決不食言。”
簡嬪的心裏咚咚跳了一下。皇後娘娘要帶幾個嬪妃來養心殿請安,她這趟跟過來果真是跟對了。
這樣重要的消息,若錯過了豈非耽誤了大事!皇上看重內廷主位,從不輕許,即便信貴人那個小賤人最得寵,還不是一直拖延著遲遲未封,隻得了一個模棱兩可的許諾而已。
回頭一定要趕快稟報諴妃娘娘,頭一個遇喜的,必得是娘娘這邊的人才可以。
皇後旁觀著她們一個個心思活泛的,都寫在了臉上,藏都藏不住了。不過這樣也好,皇上金口一開,六宮的嬪妃們多用些心思在這上麵,她們使盡渾身解數,保不準真就會有個小皇子降生,總歸比選一波人新進宮得要好。
皇後正在沉思,冷不防皇上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綺雪,你的身子還在適合生育之年,朕的皇子都是嫡子,盼著再有一個,錦上添花。”
她抬起頭,皇上正在凝神瞧著她,皇後的臉飛快染成了紅霞,低下頭嬌嗔了句:“皇上。”
“皇上,”皇後接著心疼道:“您也要愛惜您的龍體。臣妾問了禦前伺候的人,皇上這些天的胃口很不好,後宮的人都擔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