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欣上樓回到家中,見到父親坐在客廳看電視,母親在廚房洗碗筷。
“爸,媽,我回來了。”
周母從廚房走了出來,問道:“愛欣,你回來啊,吃過晚飯了嗎?”
“吃過了。”
周父板著臉問道:“下午幹什麼去了?”
“呃——”周愛欣尷尬地笑了笑,“和朋友出去玩?”
“哪位朋友?”
周愛欣遲疑片刻,實話實說道:“就是那個買郵票的人。”
“真的是他啊?!”周父好奇道,“過來坐,和我說說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周愛欣來到父親身邊坐下,微笑道:“他不是香港人,但他有個香港的親戚,他外公是香港人,特別有錢。”
“他外公很有錢?”
“是啊!”周愛欣甜甜一笑,“他很有本事的,自己寫文章賺了很多錢。爸,《華夏青年》上連載的《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他寫的。”
“他是個作家?”周父驚訝道,“你確定《明朝那些事兒》是他寫的?”
“雖然不能百分之一百確定,但我相信是他寫的。”
“他叫什麼名字?”
“李建華。”
“你說他不是香港人,是以前不是香港,還是現在還不是香港人?”
“現在還不是香港人,以後也不會成為香港人,他是京城人,他和我說,他外公想讓他定居在香港,但他不願意。”
“為什麼不願意?”周父不解道,“他家裏人有人當官?”
“沒有啊,他爸媽都是普通工人,他之所以不想成為香港人,就是覺得留在內地也可以大展宏圖。”
“大展宏圖?”周父淡淡一笑,“這個成語是他和你說的?”
“他具體怎麼說的,我忘記了,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他現在和他外公學做生意,計劃明天在羊城建個工廠。”
“他說的這些話,你都信?”
“信啊!”周愛欣毫不猶豫地點點頭。
“你——”周父擔心女兒已經吃虧了,“你們今天下午都幹什麼事情了?”
周愛欣聞言臉上浮現一抹羞澀,低聲答道:“一起吃了午飯,之後,我們去公園拍了一些照片,晚飯也是一起吃的,剛才,他送我回來了。”
“他沒有對你動手動腳?”
“沒有!”周愛欣嬌嗔著否認道,“爸,您想到哪裏去了?!”
這時候,周母洗好碗筷,走出了廚房,來到客廳。
周母來到女兒身邊坐下,盯著女兒說道:“愛欣,我可聽你王阿姨說了,你中午的時候,帶了一個男孩子到我們家,那個男孩子手裏拎著一個行李箱,你……”
周父板著臉問道:“怎麼回事啊?””
周愛欣解釋道:“李建華不打算把郵票帶到香港,可他不直接回京城,要去香港一趟,他說把郵票寄放在我們家裏,我總不好拒絕吧?”
周母問道:“什麼郵票啊?”
“李建華在郵局裏買了很多郵票,用港幣買的。”周愛欣說道,“爸,您沒有和我媽說港幣的事情?”
“還沒顧得上說。”
“多少港幣?”周母好奇問道。
“六十六萬港幣。”周愛欣說道。
“這麼多啊?!”周母驚訝道,“兌換比例是多少?”
“三塊港幣對一塊人民幣。”周愛欣微笑道,“六十六萬港幣啊,這筆生意能讓我們家賺不少錢。”
“是能賺不少錢。”周母樂道,“愛欣,你新認識的這個朋友,家裏很有錢?”
“他……原來他家裏的家境條件很一般,但他很有才華,寫了很多文章,在雜誌上連載了,還出書了,賺了很多稿費,他用自己的稿費買了一套很大的房子。後來,就是今年四月份,他外公從香港回到京城,把他的二哥二嫂帶到了香港,他也跟著去香港了,但他沒有入香港籍。之後,他寫的文章在香港發表了,賺到了很多錢。”
“他都寫了哪些什麼文章啊?”周父好奇問道。
周父對李建華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李建華沒有對周愛欣撒謊,還能一心一意地對待周愛欣,那他就不反對李建華和周愛欣在一起。
“《品三國》、《明朝那些事兒》、《誅仙》等等!”
周愛欣說著站了起來,笑道:“他送了我兩本《誅仙》,我拿過來給您們看看。”
周愛欣進自己臥室,拿出放在床頭櫃裏的兩本書,重新回到父母身邊,第一冊給了父親,第二冊給了母親。
周父接過書,看了看封麵,問道:“木子高是他的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