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為長遠計(1 / 2)

南山岔人跟著“剛公子”煮鹽,家家竟然分到了三百多錢,個個臉上自然泛著光彩。

他們還想煮鹽賺大錢,可老天爺不支持,一場大雨漫了苦水河邊的堿鹽灘。

不過大夥知道,過段時日,堿鹽土還會露出來。他們的希望並沒有就此破滅。

“剛公子得了五百賞錢呐,挺有本事嘛!後生還長得那麼攢勁,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

“要是我家有個乖女,死纏硬磨也要許配給他!”

“我看鄭家老大、老二,未必比得上剛公子!”

……

南山岔僅有十幾戶人家,手裏有了錢,吃飽了飯,嘴裏嚐到了點鹽味,就露出了人類熱衷於八卦的本性。

江濤煮鹽得了賞錢,有人就得了紅眼病,加之大家之前對他生平的神秘化,他又是個光棍漢,也就自然成了她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剛公子,二嬸給你拖扯個婆娘(媳婦)你要不?”

“呃——”

每每聽到這話,江濤總會像個嬌羞的小姑娘,羞赧得說不出話來。

誰也不知道,江濤這時候琢磨最多事是什麼。

雖然他嚐到煮鹽的甜頭比別人家多,但自己心裏十分清楚,鄭老大說的對,煮鹽販鹽隻能解決燃眉之急,並非長遠之計。

要徹底改變老伯一家還有南山岔鄉親們的生計問題,還得從務好農種好莊稼入手。他想在田裏刨出點啥。

西山腳有一道豁峴,翻過豁峴,溝壑縱橫。南山岔人的田就躺在這重疊回環的褶皺裏,東一角,西一塊,七零八散,碎布片一樣分布著。

江濤瞅了瞅,歎了口氣。這山地,就是年成好,也收不了多少莊稼呀!

站在對麵一座小山丘眺望,山丘雖然一座連著一座,但山坡平緩,自然綿延,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盆地,四麵八方的溝渠,最終都彙聚到了盆地中心的澗溝。

老伯給他指了指自家的一綹田,正好在一條溝壑出口處。

“哎,這可是老鄭家祖傳下來最平整的一畦田,可隻要老天爺下點雨,就會被淤泥給漫了,旱地本來缺水,盼著下雨,又怕下大雨給淤了!”

江濤仔細觀察研究了一番,發現了問題之所在。天一下雨,山坡上的水流都會聚到那條小水溝。等淌到最下麵,也正好就是那塊壩田,當然旱澇都成災。

“老伯,我看這綹壩田的問題可以解決,辦法是把上麵緩坡開墾成一層一層的梯田,再疏通好水路,這樣就能多出不少田呢!”

“啥是梯田?我咋沒辨來哩!”

“就是把對麵平緩的山坡修成一層一層的田,像梯子。”江濤用手比劃著說。

“噢噢,曉得了,曉得了。你這想法不錯!”

老伯捋著他那幾綹花白胡須很有把握地說道:

“咱家勞力多,我估摸著十天半個月就能修整出來四五層子,趕明春能多種點菽麥,口糧就不用愁嘞!”

“我也是這麼想的,那您再和大娘商量商量,回頭我給大哥說說,哪天不煮鹽咱就行動,一有空閑隨時都可以修整嘛!”

鄭老伯領著江濤翻山越嶺,查看了另外幾處田,因為剛下過一場透雨,旱地裏的秋田青苗長勢不錯。

“現在是七月半間,剛立秋,離霜降還有兩個多月呢。若老天爺再下上幾場秋雨,秋糧收成保準沒嘛達!”老伯掰著手指頭念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