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兒,你聽說過蔡琰這個人嗎?”
“沒有,男的女的?”
“當然是女孩子啦,她爹爹是漢代書法家蔡邕,教女兒從小讀文習字,蔡琰長大後不但能吟詩作賦,還精通音樂,可她是個苦命的女子呀!”
江濤講著講著不由地感歎起來。
“她怎麼命苦了?”
“那年,匈奴人把他擄走了,他被迫給匈奴首領生了倆娃。”
“那不挺好的嗎?”
“不止這些,後來啊,兩個娃子也長大了。有一天,漢朝的使節來了,他們奉曹操之命,拿來了很多贖金要將她贖回大漢。她原本思念家人,可又骨肉難舍,真是為難啊!”
“她帶上孩子回來不就完咧。”
“你想,匈奴首領會讓她帶孩子嗎?”
“那她最後回來了嗎?”
“當然得回來嘍。”
“孩子一定不會讓娘離開的,她會傷心死的呀!”
“對,途經茫茫戈壁,在往回走的路上,她流著淚唱著《胡笳十八拍》的悲歌,聽的人都禁不住留下了悲傷的淚!”
也許是允兒覺得蔡琰這個女人太可憐了,她也傷心地流淚了。
“剛大哥,她回來後呢?”
“回來後啊,曹操將他嫁給了一個叫董祀的人。”
“這個人對她好嗎?”
“好啊,可董祀後來犯了死罪!”
“她太命苦了吧!”
“命苦是命苦,可她也是個勇敢的女人,她冒著生命危險去曹操麵前替自己的男人求情。”
“那最後呢,她男人被殺了嗎?”
“沒有,她救下了董祀。”
“噢,這麼說,曹操也是個大好人哩!”
允兒終於鬆了一口氣。
背完書,習過字,允兒就依偎在江濤身邊,要他再講個故事聽。
江濤沒法子,想來想去就給他講了個卓文君的故事。
“漢朝有個富商叫卓王孫,他有個姿色嬌美、擅長彈琴、很有文采的女兒,名字叫卓文君。有一天,家裏大宴賓客,席間有位才華橫溢的攢勁後生叫司馬相如。卓文君早就聽說這個後生才貌雙全,於是就躲在簾子後麵偷窺。
“你猜接下來發生了啥事?隻見這相貌堂堂的後生站在眾賓客中間,有如玉樹臨風,從容彈唱:‘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卓文君聽後怦然心動,通過仆人給司馬相如送了信,表達了愛慕之情,二人相約私會,一見傾心。當晚,卓文君便與司馬相如雙雙私奔了。
“到了司馬相如的家中,卓文君才發現他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卓文君並沒有因此後悔,而是同司馬相如回老家開了個酒肆。文君當壚賣酒,相如端酒遞茶,小兩口艱難度日。
“後來,司馬相如被漢武帝召為郎官,他竟移情別戀,一紙休書休了卓文君。”
……
故事講完了,江濤追悔莫及。自己咋就這麼大意,給允兒講這麼個故事,會不會誤導了女娃呢?
江濤哪裏知道自己的擔心偏偏成了事實!恰是自己講的這些故事,撩撥了一個天真少女繃緊的心弦,叩響了一位懵懂女孩的心扉,觸碰到了一個懷春少女不為人知的心思。
大年三十,大娘從平日裏緊鎖的大箱子裏拿出嶄新的棉襖。這可是她借著月光連夜趕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