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西山鹽坊(二)(1 / 2)

吃過午飯,鄭老伯帶著江濤去後村西山下現場勘察選址。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穿過村莊,江濤才發現南山岔人十幾戶人家稀稀落落散布在三層台階上,老伯家在最下麵沿河的台階上。住了這麼些日子,他還頭一遭發現南山岔的這個特點。

西山腳下地勢較高,也就是第三層台階。這一層僅有三五戶人家,在西山下懸崖邊打著幾眼窯洞,前麵圍了個木籬小院住著。

站在這裏,可以眺望到老伯家的茅草屋和木籬院落。

沿著西山腳向北走,有一個較大的溝岔,形成了一塊平整的高台。江濤和老伯同時瞄準了這兒。

“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啊!”

江濤激動地告訴老伯。

“我看這噠合適著哩,胳膊肘山彎彎裏藏著,台子又高,不怕山洪。隻消在這南山腳下陰麵打幾眼窯洞。”

“老伯,縣令大人給我半個月時間,眼下正趕上農忙,你說有人能騰出手來打窯洞不?”

“農忙是農忙,可依我看,隻要有‘通寶’,攢勁後生們耕上一晌田,回家還有勁哩!這事你不用愁,包在我身上。”

“老伯,我看最好先和保長還有幾位鄰長通通氣,統一下口風,讓他們向每家每戶捎個信。就說這事好著呢,咱南山岔人不論農忙農閑都能在家門口掙上幾個錢,還不受人氣哩!”

“嗯,剛公子,就這麼幹,還要讓大家夥盡量不要張揚出去才對哩。”

江濤在心裏一筆筆算著賬:打一眼窯洞兩個工兩百錢,七眼就是一千四百錢;灶頭、鐵鍋、水缸,還有慮床、木盆、木桶等等零碎用具,雜七雜八下來至少也得個三四千錢吧……

自打江濤從苦水河灘雪白的堿鹽土中煮出了鹽花,南山岔人不再迷信河灘泛堿是披麻戴孝會死人的愚昧說法。

他們眼巴巴地等著洪水過後河灘快點長出白花花的堿鹽土,以便能繼續跟著剛公子煮鹽,再到裏正大人那裏換來“通寶”。

山洪過後,大夥的美夢就像明火熄滅的灰燼,看似灰白黯淡,實則藏著火星。一旦山風再起,它們就會遇柴著火,再次燃起熊熊烈焰。

年前地皮將凍之時,就有幾家人把那層新泛出的堿鹽土掃得幹幹淨淨,裝在麻袋裏貯藏在自家的草垛裏了。

他們還在冬天偷偷地煮過幾次鹽哩。別人也許不知道,可江濤不能不知道,因為它們煮出的粗鹽必須得央及他提純。

如今聽說縣令親自接見了咱這位剛公子,還給他不少的錢帛讓建鹽坊,他們早就盤算著怎麼和老鄭頭套套近乎,讓說上句話兒,平日裏借農忙的空到鹽坊打打零工,貼補貼補生計。

“老鄭頭,剛公子,保密的事就包在我張魚兒的身上咧。一會兒我喊來鄰長扯扯,我量他沒人敢漏了半點風聲!”

保長口氣不減當年,不過他緊接著又道:

“怕就怕那個——那個誰哩?噢,對了,裏正張有年,赫赫有名的張家崖張木匠的後代。”

“我看這事瞞也瞞不過他,可咋了也不能讓他摻和進來。”江濤說。

“不過這事也沒啥難的,縣令大人使個眼色,他裏正都得揣摩半晌哩!如今剛公子可是縣令大人的人,若哪天他來了,隻消提一提縣令大人的意思,他自然就會躲得遠遠的!”

江濤覺得張保長說的還挺準的,隻是允兒的事他心中還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