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刺史胡大哥(1 / 2)

西山腳下,矗立起了鄭家的新房子。

山彎彎裏的鹽坊,已冷清許久。

鄉親們等著剛公子發工資,更期盼著那幾眼黑咕隆咚的煙囪冒出青煙來。

江濤約摸著胡大哥應該回金城了,他決定跑縣裏一趟。

“允兒,我這次去縣裏,恐怕一兩日回不來,你要乖,聽剛大哥的話,保重身體哦!讓小東子和阿黃給你做伴,南山學堂熱鬧著呢,讓小東子好好讀書習字。夜裏,讓小西子也來陪你!”

“放心吧,剛大哥。你也要照顧好自己!”

允兒說著,從窯洞牆壁上解下承影劍,雙手呈給江濤。

江濤佩帶寶劍,跨鞍上馬,又叮囑允兒:

“你告訴大娘,老伯的腳,每天晚上要換藥,指頭骨折的地方不能動彈。還有,按時服藥,切記不能動氣,不能勞累!”

允兒點點頭說:

“都記下了,快去吧,剛大哥!”

江濤雙腿一夾,棗紅馬小跑起來。江濤回頭看時,允兒還站在窯洞門前張望,向他揮了揮胳膊。江濤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有不舍有依戀,也有擔憂有惆悵,還有一些荒誕不經的感覺。

金城門前的大道上,依舊商旅往來,行人不絕,一派熙攘。茶馬道猶如一條血脈湧動的大動脈,源源不斷地向長安輸送著新鮮的生命活力,也從長安將營養輸送到廣闊的西域,遙遠的大秦。

黃塵滾滾,駝鈴悠悠,有人快馬加鞭,有人步履從容,演繹著亙古未變的人間悲歡。

篆寫的“金城”二字,早已黯淡無光,愈顯歲月滄桑。眼前依舊是簡陋的城樓,幽深的門洞,笨重的大木門,汙泥淤積的城壕,崎嶇不平的馬路。江濤突然覺得這城門實在有點寒磣,同金城津的險要,同茶馬道的繁華,同大唐盛世威名並不相符。

走到縣衙門口,江濤發現鎏金匾額上“蘭州縣衙”四個大字變魔術一般成了“蘭州”二字。他這才明白,不僅大哥胡生河大人榮升知州,而且這老縣衙也跟著升格成州府了。

守門的衙役看江濤麵熟,沒有阻攔。江濤牽著馬大搖大擺進去了。

“剛公子,三弟,別來無恙!”

“胡大人,大哥,一向可好!”

“哈哈,哈哈哈!臭文人就是這麼酸不溜秋,連見個麵都帶著醋味兒!”

“孔二哥好!”

“剛三弟好!”

“哈哈哈,哈哈哈……”

三人一陣大笑。胡大人一擺手,衙役人等,一律退下。

“瞧,咱大鍋可不是先前的胡縣令了,大哥榮升蘭州刺史!”

“大哥恕三弟祝賀來遲!”

江濤準備行跪拜禮,胡大人趕忙抓住他的胳膊肘:

“哎,三弟,今日這堂內就我兄弟三人,行的是哪門子禮?你呐,準是能掐會算,來得正是時候,方才我和你二哥孔校尉正準備派人去喚你呢!”

“對,不遲不早,來得正好!”

“坐,坐,坐!咱哥仨坐下說話!”

三人落座,胡大人正襟危坐於大堂上首,撩撩綠袍子,捋著小山羊胡子。孔武與江濤坐下首,麵胡大人而坐。

江濤想,這架勢,莫不是要審案子!

“啊呀,此番京城長安之行,真令老夫我大開眼界,大開眼界呐!”

“哎,我說大鍋,刺史大人,你別一張口就是‘老夫’好不好呢!”

聽胡大哥開口一句話,孔老二就急了。

“噢,大哥給二位賠不是,賠不是!你瞧,這衙役麵前說順嘴了!”

胡大人接著道:

“今日請二位過來,是有要事商量啊!”

“大鍋,什麼要事不要事?你剛才不是說京城之行怎麼大開眼界嗎?兄弟倒要好好聽聽,咋就不講了呢?”

孔老二又打斷了胡大人的話。胡大人神秘兮兮地盯著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