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仙歸來(1 / 2)

衙役們全班出動,在全城來了個拉網式大搜查。直到日薄西山,依然沒有找到蕭大仙的人影。

有人建議問守城門的。刺史大人便將把守東南西三個城門的郎官叫到一起一問,才知道蕭大仙連日來出入城門頻繁,而且今日東門出西門進,明日南門出東門進,還變著花樣出入。昨日一早趕著一輛馬車出了東門,今日卻未見從南門或西門進來——這馬車還是有名的“江氏座駕”呢!

那日從茅廁裏開溜的事,胡刺史並沒有太多在意。他甚至寧願相信了這位大仙的鬼話,真的認為那是他施的什麼奇特法術。

緊接著發生的事情是我們誰也不願意聽到的,可該發酵的已經發酵,該發生的終究發生。

一大早,衙門外就有人擂響了鳴冤鼓。

“轟隆隆,轟隆隆——”

自從漢高祖劉邦朝那一次蘇小娥擊鼓鳴冤,劉皇帝便決心打通一條喊冤的通道。他命令各級官署大門必須各置一鼓一鍾,並規定鍾鼓一響,官必上堂,藉以彰顯便民德政。就這樣,擊鼓鳴冤之製,一直流傳至今。

胡大人心裏十分清楚,這鳴冤鼓一般情況是沒人敢擂響的。可是,這會兒轟隆隆直響,響得他心慌意亂。

“何人擂鼓?”

“回稟大人,衙門口來了一個老叟,還跟著一個老嫗,貌似花子(乞丐)。一大早就擊鼓鳴冤,說是要見刺史大人,有冤情相訴。”

“將此二人給本官帶到公堂之上!”

“大人,他們業已昏厥在地了呀!”

不管什麼冤情,目前救人最要緊。衙役們有人掐倆人人中穴,有人趕緊請跑腿的郎中。郎中還沒來,兩人已經先後慢慢蘇醒過來。

那老頭子一睜眼,發現自己竟在大堂之上。

抬頭望時,隻見堂上巨幅海水朝日圖昭示著朗朗乾坤。淺藍色的海水,雪白的浪花,紅彤彤的朝陽,令人心向往之。兩邊是碩大的“肅靜”、“回避”牌,虎頭紋讓人望之而生畏。

老頭子這麼大歲數,還是頭一回親眼見到如此盛景,此前隻是聽別人說說而已。他記得一夜之間便失蹤了的仵作宋大舌頭逢人便講,將衙門大堂說得神乎其神。今日置身此間,卻也能感到幾分陰森恐怖氣息。

刺史大人正襟危坐於公案之後,一臉嚴肅地捋著小胡子,瞧著他。像這等民間糾風,按理說縣令堂審即可。但眼下蘭州與金城還是州縣合署辦公,兩家還沒有完全分家,因此刺史大人暫時得委屈自己,充當縣令角色,親自開堂審案。

老頭子再打量打量東西兩廂,十八般兵器分列有序,衙役手持大棒分列兩邊,讓人不寒而栗。老婆子這會兒也慢慢睜開了眼,跪在他一旁。驚堂木一響,嚇得她拽著老伴的胳膊直哆嗦。

“堂下兩人,可是方才擂鼓鳴冤者?報上——名來!”

“是,是,大——大人息——息怒!小民張——張民生,家住金——金城安民——民坊,她是小——小民的婆娘。”

老叟戰戰兢兢,半天才把話說完整。胡刺史道:

“有何冤情,講給本官聽聽?”

老婆子趕忙用手推推老伴,催促他講。老叟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老淚,凸起的喉頭動了動,龜裂的鐵青嘴唇裏蹦出了幾個字:

“大人啊,您——您可要替小民做——做主!”

胡刺史忍了忍,點點頭,心平氣和地說:

“你盡管道來,本官自有公斷。”

“這碼子事,說來心口疼!兩日前,官府搶奪了小民的尕孫子!可憐他才七個半月大,就被抓去!說是——說是築城時要——要活埋!!!大人,蒼天呐,您說這殘忍不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