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 / 2)

人多力量大。

這話說得過於籠統。

如果組織領導不力,恐怕人越多場麵會越混亂,終難成事。孫本方作為本次行動的總負責,對此深有體會。

孫總總領全局,調兵遣將。最初,他提出“六千人馬,兵分三路走”的謀劃:

兩千留在八道灣開鑿窯洞、鋪墊磚場,兩千開赴黃河之濱開挖泥塘,還有兩千趕著五百牛車奔河灘搬運河泥塊。

祁森祁大人認為不一定要如此平均分配勞力。按照規劃測繪,眼下八道灣最少要開鑿八十孔大磚窯,還要在窯洞外平整夯實磚坯加工場地。

工作量大不用說,磚窯的開鑿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行動得成敗,可謂關鍵控製性工程!孫師父給這邊才調派兩千人,顯然人手不夠。

再說黃河岸邊挖個大泥塘,將河水引進來泡土塊,兩千人窩在一處顯然又過於擁擠。

當然搬運河灘的膠泥土塊,準備磚坯原材料,這事刻不容緩,因為六七月間的蘭州暴風驟雨說來就來,枯河裏往往會爆發山洪。山洪襲來,橫陳於河灘的膠泥板說不定會被衝毀。所以,完全有必要派兩千人抓緊將河泥塊運送到安全的地方,而且至少還得配套五百輛牛車馬不停蹄地跑拉運。

綜上理由,祁森提出的建議是:八道灣磚場分派三千人,黃河之濱泥塘分派一千人,剩下的兩千人負責搬運河泥塊。

江濤對祁師父這個建議舉雙手讚成,說這叫調度有方。在座的相關負責人員都完全讚同,孫本方采納了祁森的這個建議。

對於三日之內能否完成磚窯開鑿任務,孫本方心中沒底。他將這一顧慮說出來時,大徒弟江濤提出了兩個誰也沒想到的方案:一個叫“分包”,另一個叫“三班倒”。

在座的聽這年輕人這麼說,如陷五裏雲霧,一臉懵逼相。江濤忙笑著向大夥兒解釋:

“諸位想想,三千人一起鑿窯洞,如同一窩蜂。即使分散開來,也往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坐等耍滑、推諉扯皮。分工不明確,責任劃分不到位,自然沒有壓力,缺少動力,沒有幹勁,工程進度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他頓了頓,向大家臉上瞧瞧,發現人家對這話根本不以為然。他接著講:

“依在下看,不如將這三千人馬分成八十組,每組勞力加監工再加技術指導派員四十,每組承包一孔窯洞,先幹完的先休息。若是有犒賞,效果一定會更好。這就叫‘分包’。”

大家這下總算是聽明白了江濤的意思,都覺得這主意不錯,不妨一試。孫師父與祁師父沒想到自己的大徒弟還有如此管理的智慧,自然采納了他的建議。

孫師父對眼前這位大徒弟江濤越來越器重,追問道:

“徒兒,‘分包’的確高明,那你給大夥兒說說‘三班倒’又是個啥意思?”

江濤點頭起身,彬彬有禮道:

“二位師父,諸位同仁,大家不妨如此設想。挖窯洞這活兒,一個工作麵每次隻能容納十來個勞力。若是四十個人都一哄而上,誰還能施展開來鐵鍬鎬頭?”

石小玉打斷大師兄的話,搶著說:

“大師兄,你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將這四十個人再分成幾班,輪流鑿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