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到總台換了十元外彙券,在商品部買了一本朝鮮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我所認識的金正日》。朝幣對人民幣的比率是一比四,十元外彙券相當於四十元人民幣。而這本書不過四百多頁,小開本,紙張比較粗糙。由於是關於領袖的,定價和別的商品比起來,還算是相當低廉的。中國人在這裏終於嚐到了當"老外"被宰的滋味。據說在黑市上,一元人民幣可以換幾十朝幣。

房間的電視也是從日立牌的,還是手動的那種。有三個台,都播送著歌頌節日的歌舞節目。報幕員的聲音顫唞而激動,台下的掌聲熱烈而整齊。看不懂,關了看書。床頭燈是二十度的燈泡,昏黃暗淡。

拉開窗簾,窗外的巨大的平壤城一片漆黑。沒有路燈,沒有霓虹,甚至居民樓裏也沒有電燈。隻有零零星星的樓房閃著燈光。這些三四十層的住宅建築因為沒有電,下班後人們得一層層爬上去。

第二天的第一站是平壤地鐵。平壤地鐵長度達三十公裏,我們要去的是複興站,應該是最漂亮的一站了。電梯足足有三百米長,因為這個站深達一百米,在世界上應該是最深的地鐵了。壁畫自然是偉大領袖和偉大的領導者。我問導遊為什麼要修這樣深,導遊說這個他不太清楚。估計是為了備戰吧。

第58節:朝鮮日記(4)

第二站是大學習堂,藏書可達三千萬冊,全國十七歲以上的公民都可以入內學習。當然,整個大學習堂裏人並不太多。

第三站是凱旋門。高六十米。和平壤市的大部分建築一樣造型呆板。據說六十米的高度是為了比巴黎的凱旋門高一米,主體思想塔的高度也恰比美國華盛頓紀念塔高一米,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朝鮮人對高度的崇拜質樸可愛。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平壤的建築一座比一座高。凡是路過紀念性建築,導遊都要提一下高度。在市中心,還聳立著一座金字塔型的水泥大廈,高三百多米,因為資金不足,已經停工多年,一直沒有封頂。

下一站是中朝友誼塔。相比主體思想塔及旁邊的電視塔,這個一九五九年建築的紀念塔就顯得太矮小了。塔室裏麵有兩本手寫的紀念冊,上麵是一些朝鮮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誌願軍英雄的名字。一個自費旅遊的誌願軍老兵顫唞著手,從名冊上找他戰友的名字。在大家的幫助下,不久他找到了。他說,朝鮮戰爭時他是副排長,這個戰士是他排裏的。說著眼淚流了下來。

中午回到西山飯店吃午飯。下午要參觀祖國解放戰爭紀念館,即朝鮮戰爭紀念館。我們參觀的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館,在毛主席像邊上,一幅巨大的標語牌,上麵用朝鮮語寫著:"在中國的五星紅旗裏,有朝鮮人的鮮血。"

大家聽完了導遊的翻譯,都小聲說,是翻譯反了吧。

回去研究朝鮮外文出版社的書,才發現導遊翻譯的沒有錯。那本書上說:"從1945年11月到1949年9月中共和國民黨時行內戰時期,由於蔣介石軍隊的美國的援助下向中共軍隊發動進攻,中共麵臨了危機。在這緊急關頭,約25萬名朝鮮青年參加中國東北解放戰役,英勇戰鬥,為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可以說是以德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