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的窮人可以享用這些"公共產品"呢?同行的台灣教授說,原因很簡單,在台灣,一個人再窮,他也和那些億萬富翁一樣,擁有一張選票。這個答案也許過於簡單化了,也算聊備一說吧。
三、一切向錢看
在野柳地質公園遊玩,印象最深的是諾大個風景區,居然沒有一個賣旅遊紀念品的攤子,也沒有一個流動小販。沒有人來向你兜售紀念品,沒有人來拉你照像,糾纏你騎沙地摩托車……你所看到的,隻有清可見底的海水,天工造化的奇石,你能聽到的,隻有天風、海濤。整個海灘安靜愜意。
在台北至高雄的火車上,四個小時的車程中,賣食品的小車隻來過一次。
在台北和高雄機場的候機廳裏,商店、咖啡廳的密度要遠遠小於北京機場。
三月六日,我乘火車從台北去高雄。去火車站前,我背著沉重的大包,先去超市買了水,又到街上買了"便當"(盒飯)。按照我的大陸經驗,這些東西進了車站就要翻倍。等到了車站,我驚訝地發現,站內的物價居然一點也不比超市貴。上了車,巡回手推車上的"便當"也和外麵是同一價格。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原來火車站裏的東西,是可以和外麵一樣便宜的。
錢是好東西。然而,錢可以,也應該掙得優雅些。當"一切向錢看"的口號公然在所有場合喧囂,當"市場原則"衝決一切羅網,甚至衝決基本社會正義,當為了一點點小錢,人們急赤白臉,你搶我奪時,這個時代是不是就顯得過於粗鄙、浮躁、冷漠?
四、人文關懷
登上香港到台北的飛機,在入口處取了兩份台灣報紙:中國時報和聯合報。
打開報紙,首先看到的不是政治新聞,兩份報紙的頭題不約而同:"多吃維生素可能致死"。
在台北捷運站(地鐵站)坐電梯,電梯上方的電視裏播放的廣告不是洗發水和減肥藥,而是這樣的內容:老人小孩上街,要穿明亮衣服(這樣會降低交通事故率)。老人安心,全家放心。配合著動畫提示和一家台灣人燦爛的笑臉。
在台北街邊,有時會看到警察局帖出的招帖畫,用漫畫的形式告訴你如何防止街頭的詐騙者。
在捷運站月台候車時,隊伍麵前,有一個屏幕,上麵顯示著下一班車的目的地,以及還有多少秒到站。這樣準確的告知讓旅行者很安心。
在台北火車站買去高雄的車票,意外地收到兩張票。一大一小。問旁邊的人,這張小票是做什麼用的?回答是,如果你上車想睡覺,可以把這張小票插在前排椅背上。這樣,乘務員在查票時就不用叫醒你了。
五、文明素質
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大陸學者,不約而同地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第一次過馬路時,看不見對麵的紅燈,隻要路口無人無車就要往前衝。直到旁邊的同行者提醒,才看到那麼多人齊刷刷地站在白線後等著。
第一次出席歡迎宴會,拿起筷子就夾菜。吃了幾口之後,才發現別人都是用菜盤中的公筷和公勺來取菜的。
第一次在台灣坐電梯,很自然地挑人少的左側站立。站了一會兒,才發現不對勁。原來,這裏的人都自覺地按提示,站在右側,把左側留給有急事的人通行。
……
其實,這些都是常識。隻不過這些常識因為"無用"而被忘記了。
在台灣,有無數細節折射著人們的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