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劉錚不願這麼想,因為愛上宋熙成,他從未後悔。
為什麼會喜歡上宋熙成,因為寂寞?劉錚無從分辨,許多事情做過了便無法回頭。
少年時的劉錚並不是討人喜歡的孩子,雖然大多數人初見劉錚時往往暗讚劉錚的相貌,不過,劉錚的好容貌掩蓋不了其他方麵的糟糕,一塌糊塗的學業,再加上不善交際,師長對他過分關注,同學又過分忽略他。
這是個殘酷的以實力講話的世界,學生時的劉錚並不了解這點。
他和別的同學犯了同樣的錯誤,別人像老師低個頭道個歉就過去了,或者成績好的學生不說什麼也能得到原諒,但劉錚做不來那些,自然受到更多的苛責,那時的劉錚想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可以被原諒,而他卻要當著全班挨批,隻覺得所有的人都對他不公平。
在那樣的環境裏倘如可以不思考,遲鈍地不感受,反而是最佳的保護,但劉錚無法漠視,無法釋懷。
成年後的劉錚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公平可言。對一個人有好感的話原諒那個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那人有困難時也會竭盡全力的幫忙。
劉錚最困苦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在他的身邊,他因性向被父母趕了出來,他試著尋求幫助,不是真的走投無路他也不願意開口求人,那些朋友卻在劉錚開口借錢時回絕了他。
世人大多無情,沒有即得的好處誰願意伸出援手,看著那些人的嘴臉他也意識到了其實從來沒有人喜歡過他。這樣想著的劉錚心裏竟未湧起一丁一點的悲傷。
無所謂了,他的心門早已緊閉,不再接收周圍的情感,無論是喜歡還是討厭,他都不再接受。
後來,他找上了路然,主動地勾引,想當然地認定路然得了好處便會收他當房客,他先是錯估了路然的性情——路然沒有立刻答應,後又沒料到路然居然對他投入了感情。
慌亂和內疚讓劉錚不惜激怒路然,迫使路然放手。他無法相信,也無法接受路然的喜歡,這份喜歡對他來說來得太晚。
他早已過了對愛饑渴的年齡。
※※※
2
決定與路然在一起,其中有多少喜歡的因素劉錚自己也分不清,但既然回應了路然的喜歡,兩個人好好地過下去才是正經。
小時候的劉錚也像大多數小孩一樣受到父母的寵愛,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父母的感情似乎也淡了,整日除了吵架還是吵架,在爭吵中劉錚的父母更是兩看生厭,而劉錚也實在不爭氣,父母理所當然地把爭執的原因歸結在劉錚的不爭氣上,動不動便對他又打又罵。
挨打隻是禸體上的疼痛,挨罵卻是心靈上的傷害,那些極盡侮辱的話語烙進了劉錚的心裏,忘卻了那些責罵,烙在心裏的疼痛卻越來越重。他憎惡自己的敏[gǎn],假如可以沒心沒肺,他將活得很自在,強迫自己忘卻釋懷,直到有一天他不再對人的感情報有希望,卻驚覺自己愛上了宋熙成,新的一輪痛苦再次降臨。
當所有的煎熬被深埋心裏的那天到來時,劉錚已長大成人。
人的感情也需要經營嗬護,明白這個道理的劉錚決定和路然過下去後收起了他的爪子,嚐試著做一個好情人。
有句老話叫作“三歲看七歲,七歲看到老”,劉錚小時候長得可愛被周圍的長輩像寶貝一樣的寵,即便後來被生活的巨大落差打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少爺脾氣是一點點也沒變。
所以,路然吃著劉錚親手做的飯菜既驚訝又感動,同居了這些日子,家裏的事情從來是路然在做,劉錚隻負責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