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段(1 / 3)

到了相國這樣的年紀,都願意回到封地,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所以,寡人準奏,準許相國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頤養天年。”

呂不韋被這樣的說詞給弄懵了。自己什麼時候要求告老還鄉了?他詫異的抬起頭,想向贏政辯解幾句,卻遇到了贏政冰冷的目光,甚至看見了贏政眼神中隱隱的殺機。他打了個寒顫,扭頭看李斯,李斯正閉著眼睛,微微的點著頭,也不知道他在說大王說得有道理,還是在給自己暗示。忽然他想到李斯說的,或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意識到也許這就是贏政和李斯對自己的寬待了,要不然,送醪毐進宮,受牽連的人無一幸免的車裂,自己難道還能活嗎?

呂不韋終於低下了頭,重重的給贏政叩了幾個響頭:“臣謝恩!”心裏卻在暗罵:“小子!沒有我呂不韋,哪有你贏政的今天?!且不說你可能是我呂不韋的兒子,就說我費盡心機把你接回鹹陽,又上下打點幫你確立太子之位,然後在你登基之後又盡心盡力的輔佐你,現在,你翅膀硬了,就給我這樣的結局!”

沒有人聽到呂不韋的畫外音,隻見他默默地叩頭,然後默默地退出大殿。

就這樣,呂不韋帶著全家老小,回到了領地河南。他總是覺得窩囊,覺得自己聰明一世,籌謀一世,竟然落的如此結局,實在心有不甘!

其實,呂不韋雖然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沒有了實權,但是爵位還在,每個月還照樣領著豐厚的俸祿。再加上他多年來積攢下來的金銀珠寶,真是富可敵國了。再加上他年歲已高,年輕時也曾經輝煌過,完全可以這樣安享晚年。

甚至,也許,等贏政的氣消了,王位坐穩了,還會招他回朝也不一定,畢竟連封號爵位都沒有撤,隻是讓他回到封地而已。

但是,呂不韋聰明一世,晚年卻糊塗不堪,看不清局勢,以至於自尋死路。這就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這怪不了別人。

第十章 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被罷免了相位,貶回了封地河南。

贏政本來是想殺掉呂不韋的。按照呂不韋所犯下的錯誤,以大秦法律,期君罔上,已經是死罪。但是李斯對贏政說:

“呂不韋雖然罪責至死,但是對大秦來說,殺了他,隻會留下罵名,畢竟沒有他,便沒有先王成為秦王的機會,更何況大王您呢?”

贏政恨恨的說:“醪毐已死,他若再與太後糾纏不清,隻會讓寡人遭受更大的恥辱!”

李斯心中歎息,秦王嬴政有如此高的政治天分,偏偏隻要與他的母後沾邊的事情就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這也難怪,就算是現在,也還有人在懷疑他贏政是呂不韋的兒子,贏政能不恨他嗎?

李斯繼續說道:“如果隻是擔心他會與太後糾纏,完全可以把他貶回封地,遠離鹹陽。呂不韋對秦國之功,功不可沒。況且,呂不韋和醪毐不同,他從未覬覦過大王的寶座,這一點隻要看看他花費六年時間,三千士人之力,萬斤黃金編纂的《呂氏春秋》便可以看出來,他如果處心積慮的想奪取大王的寶座,又怎麼會有精力去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呢?”

贏政點頭說道:“這點卿家說得是。好,寡人就聽從先生的,讓呂不韋滾回河南封地!”

李斯還在搖頭:“呂不韋是大王的仲父,而且呂不韋所犯之罪和太後有關,在朝堂之上公布呂不韋期君之罪,恐怕對王室的顏麵也不好看。不如隻是說準呂不韋所奏,讓他告老還鄉也就是了。”

贏政閉幕思考了一會兒,從鼻腔裏出了一口氣,歎道:“就依卿家。但是這麼做,寡人總是覺得有一口惡氣在心裏出不去,覺得真實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