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聽命於己者,便要受命於他人。
———————————————————
所有人都覺得我是個媽寶。
呆呆木木,盲目跟從,沒有主見。凡事無論大小,都需要他人的看護與照顧,以至於平日裏上學、聽課、回家這種瑣碎的小事都離不開專人的陪伴。這便是他們對我的看法,也是我最不理解他們的地方。
本能方麵人們都是一樣的,從出生起便會不自覺的依靠父母來獲得食物獲得溫暖,長大後則會靠著自己的表現以及家庭來借助他人以保證自己的日常生活。隻不過我對這一點看的更加透徹罷了。
他們嘲笑的我想法,甚至還在背地裏給我起了個外號——木偶。
莫名其妙,不是嗎?
但是就算是這樣,我也並不討厭那些家夥。
就像是聖典上描述的那樣,人不同卻又相似,但是本質上都是好的。
他們也是如此,從始至終都有認真考慮過我的感受,從未當眾嘲笑過我的缺點令我難堪。就連那個外號,也都是他們為了在私下的談論裏盡量不提及我的名字而使用的代稱。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不知道他們的這行為,不知道他們的言論及對我的看法。
我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壞。於是我便想到了詢問那些談論我的當事人。可他們看到我的出現卻臉色惶恐,尖叫著從我身邊逃離,就仿佛見到了神話傳說中的鬼怪那般。
此後,他們便開始躲避我,並且終止了私下裏的聚會,停止討論那些奇怪的問題或是議論我平時的表現。
即使是現在,我也清楚的記得他們當時的樣子,臉色煞白、目光躲閃、雙唇緊閉,就仿佛是無意中撞見了我的母親,看到了她那張冰冷、不苟言笑的臉。
這是我做下的諸多錯事之一,卻也是我最為在意的一個。
因為我根本無從得知自己錯在哪裏,又為何而錯。
難道和人際交往有關?
我承認自己最不善於處理的便是人際關係。它總是莫名的複雜,哪怕是最為簡單的表達與理解之間都會產生出千奇百怪的問題。蹭鼻子,摸下巴,撓頭發,眼神渙散,目光閃躲,如此這般細小而又不經意的動作總是會導致極大的誤會。
因此我一直小心甚微,遵從著母親對我的教導。平日裏盡可能的做到平視他人,不做多餘的動作,話語盡可能簡練而又客觀,避免產生不避免的誤會與麻煩。
又或者是和學習成績有關?
我的成績一直非常好,隻要是上的知識或是課堂上老師講述的內容,便會牢記在心,永遠不會出錯。如此優秀的記憶力令老師讚歎不已,卻又為我感到惋惜。盡管我是他教導過的學生中最棒、最聽話的那個,卻還是稱不上完美。他說我過分的聽話以至於沒有主見、沒有創造力。為此他甚至感到內疚與悔恨,懷疑自己的教學是否出了問題。
我實在是不理解老師要什麼要懷疑自己。
正如母親勸誡我時經常說的那句話——世界總是公平的,所得便要有所失。
代價是永恒的旋律,選擇必定伴隨著拋棄,因此我便不做決定。被動接受不僅能讓我感受到更多來自母親嚴厲與冰冷背後的愛意,更能讓我少走彎路,不被沒必要的煩惱糾纏。專心完成那些屬於我這個年齡必須學會、必須做到的事情。
而這樣的想法卻令同齡人視我為怪胎。
主見與自我是他們的信仰,叛逆與反抗是他們的堅持。這樣的行為的確令他們得到了更多來自大人的關注,而關注的結果卻是失望與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