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些要求在現實世界裏是非常苛刻的,也很難完整體現。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政治的藝術就在於必要和可能之間找到黃金中點"。我們還可以加上一句:"統治的魅力就在於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黃金中點"。
這本書初稿完成的時候,2005年的日曆剛剛打開,世界正發生一些質的變化。在變化中,我國電影《孔雀》從柏林電影節捧回了一隻"銀熊"。我關注這部電影,是因為影片所表達的東西,和我的書稿想要折射出來的東西相似。這部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一個普通家庭三個孩子的成長故事。姐姐是理想主義,夢想鐫刻出執著、無奈和感傷;哥哥是現實主義,生存鐫刻出功利、忍辱和周旋;弟弟是悲觀主義,心靈鐫刻出放棄、決絕和逃避。如果說姐弟三人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堅韌地承受下滑的命運。影片的結尾,都已步入中年的姐弟三人和各自的家庭,相繼走過冬季的公園,公園裏的孔雀沒有開屏。當他們淹沒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中時,孔雀開屏了,在庸常的醜陋中,突然綻放出刹那的美麗。
第2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2)
命運是理想的邊界。假如命運是一個牢籠,那麼,懷揣理想的我們就是在押犯,總想越獄。可能有極個別的越獄成功,過上了嶄新的生活;而更多的人都沒有成功,隻能留在命運的牢籠裏。漫長的歲月漸行漸遠,當我們終於有一天從命運的牢籠裏出來,如果還有理想,那就與命運和解吧。
現實世界所給予理想特別是政治理想,真的太吝嗇了;然而,權力一旦賦予政治理想,又得麵對誘惑。或許,佛語中"無間道"的詮釋更為隱喻和救贖。
靜聽風起,笑看雲飛。在本書修改稿完成的時候,時間即將走出2007年,正值華語電影《色·戒》獲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這部電影表達的依然是導演李安擅長的人在困境中掙紮的主題,隻是表現得更為極致。驀然回首,國際政壇的許多首腦、風雲人物,依然在權力遊戲的"風暴眼"掙紮。書中涉及的首腦,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兩任屆滿,"普京主義"的強勢政權、"普京路線"的強國之道、"普京情結"的強人偶像,締造了"普京帝國",成為新"彼得大帝";再如葉利欽於2007年4月23日因病逝世,俄羅斯為他舉行隆重的國葬;又如薩達姆成為史上又一個被特別法庭審判的"總統",並於2006年12月30日被絞死。他們的功過是非盡可任人評說,一如灰飛煙滅卻處處皆"鏡子"。
國際政壇的另一些首腦,同樣在內政外交的困局"旋渦"中呼吸、浮沉和爭鋒。如美國總統小布什,身陷伊拉克戰爭和戰後政治重建的民主"泥潭"、身陷無休止的伊朗核問題"困境"、身陷一個又一個的外交戰略"殘局",伴隨他連續兩屆美國總統任期的是"先發製人"、"新帝國論"的外交內政"夢魘",不得不感慨"我靠著上帝的肩膀哭泣"。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06年10月,攜建設"美麗國家"高調高位開局,隨之卻身陷日本派閥體係、金權政治、政黨體製的"頹局",一年後,身心俱疲地歎息"我沒有凝聚力"而黯然出局,給日本政壇增添了許多詭異的"變數"。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朝鮮黨和國家首腦金正日,麵對外部的"強權"、"霸權",依然"堅守"。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法國總統薩科齊、韓國總統盧武鉉,充分運用政治智慧和運作政治權力,成功地應對困局和處置危機;泰國前總理他信,從草根到2001年2月登上權力頂峰成為"鐵腕總理",卻於2007年4月在國內政變中,被迫辭職,遠走他鄉。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2001年6月宣誓就任,2007年卻陷入內外交困,權力"懸空"。南非主教圖圖說,"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假如可能,我想續寫"權力三部曲"的第二部《權力"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