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麵,他力促北約在外交努力失敗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動武,還積極推動巴以和談等。他堅信,隻要民眾對其工作滿意,就能保他躲過國會的彈劾大難。
美國參議院1999年2月12日分別以45票讚成對55票反對和50票讚成對5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否決了對克林頓總統的兩項彈劾條款,從而使克林頓成為美國曆史上雖遭眾議院彈劾但未遭參議院定罪和罷免的第二位總統。至此,參議院為期36天對克林頓彈劾案的審理宣告結束。
美參議院從1999年1月7日開始審理眾議院通過的對克林頓的兩項彈劾條款,即指控克林頓在與白宮前實習生萊溫斯基的關係問題上"作偽證和妨礙司法"。在整個審理過程中,以眾議院委派的公訴人和共和黨參議員為一方,以白宮辯護律師和民主黨參議員為另一方進行了長達20多天的陳述、辯護和辯論。控方堅持認為,克林頓在緋聞案中的行為"觸犯"了法律,應對他定罪並將其罷免。而辯方則強調說,克林頓雖"不道德",但對他的指控夠不上憲法規定的對總統的罷免標準。輿論認為,對彈劾案的審理看似司法問題,但實際上是共和、民主兩黨之間的一場大較量,參院審理變成了兩黨爭鬥的舞台。
分析家們認為,克林頓免遭參院定罪和罷免,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首先,共和黨實力不足。按照憲法規定,參院如要將總統定罪和罷免,至少需要獲得參院2/3的議員讚同,即67票。從參院席位的分配來看,共和黨占55席,民主黨占45席,即使共和黨議員全部投讚成票,也還差12票,況且共有15名共和黨議員在兩項表決中倒戈,投了反對票。而民主黨卻是"鐵板一塊",沒有一名參議員加入共和黨陣營。
其次,公眾反對罷免克林頓。美國經濟狀況一直較好,經濟增長率達3%以上,失業率降到二戰以來的最低點,工資增長為通貨膨脹的2倍,30多年來首次實現政府預算平衡。雖然不少人對克林頓的品德頗有微詞,但絕大多數人認為,經濟形勢不錯是克林頓的最大功績。因此,公眾對他的執政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第三,共和黨沒有贏得人心。公眾對黨派鬥爭非常厭煩,特別是對共和黨借克林頓緋聞案大做文章極為不滿。據《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支持共和黨和反對共和黨的民眾比例分別為38%和55%。共和黨的聲望跌至14年來的最低點。
緋聞案的了結使克林頓卸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但畢竟是美國曆史上第三位遭眾議院彈劾的總統。對他來說,這是一生都洗刷不掉的"汙點"。
共和黨的初衷是借緋聞案不僅把克林頓搞臭,而且打擊民主黨,以便在2000年的大選中保持參眾兩院的優勢地位,並從民主黨手裏奪回白宮寶座。然而,事與願違,共和黨的行動不僅使黨內矛盾加劇,而且還遭到公眾的抨擊。當然,共和黨不會因在克林頓彈劾案上的失利而罷休,而是調整戰略,繼續與民主黨較量。
1999年2月13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發表了一項聲明,全文如下:"現在參議院已經履行了它的憲法職責,結束了這個(彈劾)程序。我想再次向美國人民說明,對自己引發這些事件的所作所為和因此而給國會和美國人民增加的沉重負擔,我是如此深深地感到抱歉。我對在過去一年裏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民給我的支持和祈禱表示十分感謝和慚愧。現在,我要求所有美國人,我也希望所有美國人,不管是在華盛頓還是在我們國土的哪個角落,重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為我們國家服務和共同建設未來的工作中去。現在應該是而且也必須是美國和解和從頭再來的時候了。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