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的層次(1 / 1)

佛教講,人是“有情”眾生,甚至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都叫作“有情”。情愛是生命的根源,人是由父母的情愛結合而生出,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因為有情愛,所以生生世世不斷地在生死裏輪回。關於有情的層次,有四點看法:

第一,娑婆因有情漸成國土

常有人問:“人從何處來?”人不會從天下掉下來,也不會從地下生出來,更不會由石頭裏蹦出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情愛”而來,所以,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又稱為有情世間。娑婆世界,因有情眾生的業感招致,生此國土而有了各種種族、各式家庭,各個國家,所以“娑婆世界”也叫“有情世間”。

第二,眾生因有情妄執有無

“有情”又叫“眾生”,眾生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包括父精母血的緣,讓我來到這個世間;而世間的士農工商、宇宙萬有,都是幫助我們生存的緣,所以我們叫“眾生”。眾生因為有情,所以會執著“喜愛之境”,因此擁有時就會計較、比較,失去了就會傷心難過,這些都是因為“情”而產生的妄想執著。

第三,聖賢因有情悲天憫人

在有情眾生中,有一種比較特殊、超越一般人的,稱作“聖賢”。聖賢與凡夫不同的地方,在於聖賢雖有“情”但不執著。聖賢的情是悲憫眾生之情,因其不執著,所以不自我束縛,且能怨親平等,沒有分別地去行善布施。其因悲天憫人,所以願意救苦救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就是聖賢的情。

第四,菩薩因有情同體共生

佛教裏稱菩薩為“覺有情”,也就是覺悟的眾生,他們自覺覺他,自利利人,廣行善巧方便,當他們看到眾生受到苦難時,即發起大慈悲心,他“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能“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又如睒子菩薩的“走路時,不敢腳力太重,怕踩痛了大地”,這都是菩薩的同體共生之情。

人皆有情,但要用理智來淨化感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轉化成無私的道情法愛;把有選擇、有差別的情愛,淨化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奉獻,這樣的情感生活才能更豐富、更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