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段(2 / 2)

42.劉詩平、孟憲實著《敦煌百年——一個民族的心靈曆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43.流泉、王世建、黃沙編著《中國珍貴文物蒙難紀實》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44.楊寶玉著《敦煌滄桑》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45.李偉國/眾敦煌學者《名家與名編——世紀初的對話·敦煌話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46.薑鳴著《天公不語對枯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1月第一版。

後記

兒子兩歲零8天了,雖然他早已認識“王國維”這三個字,但根本不知道先生是何許人也。即便如此,並沒有妨礙他已經為先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了這部《王國維傳》,天天喜愛纏繞在我膝蓋旁無意識但很有選擇地隨意“翻閱”我書櫃中琳琅滿目圖書的他,不得不離開他須臾不想離開的他爸爸,雖然我也是三十多年來第一次一個人“歡度”春節,但我還是在大年三十晚上通過電話感受到了兒子與我的心心相印:他竟然抓住電話聽筒不放且一個勁地叫著“好爸爸”。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事情。所以,我驕傲,我的兒子已經懂得理解和撫慰的力量!兒子驕傲,因為他的奉獻使讀者能夠在王國維先生誕辰130周年這個有紀念意義的年份裏及時地感受到先生那偉大人生情懷及其鴻富國學素養的淋漓沐浴!

對於王國維先生關注年久,收集整理資料龐雜,枕邊常年置放關於其書刊內容,也曾多次將自己的拙見披露於部分報刊與拙著之中。諸如,我在公元2004年6月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悲歡頤和園》一書的第五章中就曾以“一代學人自沉昆明湖”為題,對王國維先生於公元1927年6月2日自沉頤和園昆明湖的前因後果進行過客觀解析,引起了學界和社會諸多人士的關注。隨後,此文不僅在公元2005年8月10日被《中華讀書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全文轉載,而且還被多家網站轉載引用,並在網絡上引起了一定範圍的討論和關注。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王國維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已有80年之久了,但他依然是人們特別是學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人物,是傳記文學百花園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傳主。

關於王國維先生及其著作,研究者甚多,所出版的研究成果也是汗牛充棟,而我以二十餘萬字的篇幅來完成他的傳記,顯然會顯得單薄或者掛一漏萬,但最主要和最應該讓讀者了解的內容,我不僅不會遺漏或放棄,而且還會予以重點解析,以此加強傳記主人的特點,使其自身性格和學術性格更加鮮明獨特。我在記述王國維先生一生曆程的同時,在自認為有必要的地方添加了簡短的一孔之見,以望架起作者與讀者之間交流的橋梁。至於書中難免存在的舛誤,那實在是因為我智識淺陋的緣故,故敬請讀者朋友和專家學者指教,謝謝!

竇忠如生日之際於謙潤齋

公元2007年4月16日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f342527113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