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大量的糧食作物生長在尼羅河兩岸肥沃的土地上,養活了人口眾多的古埃及人,讓他們發展出了令全世界驚歎不已的文明,然而,如今的“地中海糧倉”早已不複當年;曾有廣袤的林木生長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庇佑著腳下的水土,讓它們孕育出輝煌的巴比倫文化,然而,今天的這塊土地也變得風沙肆虐、貧瘠不堪。印度河流域高達65萬平方公裏的荒漠,曾是長滿糧食和水果的沃野良田;一望無邊風沙漫漫的黃土高原,也曾有過森林覆蓋率達53%的美好時代。正是人類的過度墾荒、放牧、砍伐,讓昔日的綠色繁華成為過眼雲煙。
今天的人類依舊在機器的轟鳴中大刀闊斧地砍伐著;今天的植物,也依舊千百年如一日地,用根緊抓著身下的土地……
花草樹木將大自然妝點得繽紛多彩,讓人怡情養性,根據科學研究分析,樹木所含的“芬多精”成分,能令人神清氣爽,具有安撫煩躁身心的作用。據說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常聽從醫生的建議,在公務繁重導致疲憊的時候,就會藉擁抱一棵大樹來恢複精神。
至於說到日常生活裏,藉助山林清爽來去除一身公務疲憊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在現代城市生活中時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們經常接收到的一條保健信息就是:多親近山林,讓綠色的植物幫助人舒緩神經,恢複輕鬆和活力。
實際上,植物對人類與地球最大的貢獻,除了提供食物之外,應是淨化空氣和保持水土,尤其是對森林的護養。由於有森林的存在,大量的樹葉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吐出氧氣,才能維持人類與動物的生命。而且濃密森林的根、地下莖及其他部位,能將雨水吸收保存,從而調節水量並保育土壤,防止洪水的暴發和河川的幹涸。
由此可知,植物本身的存在就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生態破壞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嚴重呢?曆代以來,對森林濫砍濫伐、燒毀破壞的例子屢見不鮮,如三國時代陸遜營燒七百裏,嚴重破壞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近代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人類工業技術的提高,物質欲望的膨脹,森林資源遭到了空前的掠奪。根據美國研究資料顯示,從1970至1995年,這25年之間,世界上有將近365萬平方公裏的森林植物被砍伐,上千種動植物已經在地球上消失。
麵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有識之士開始對工業文明以來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進行深刻的反省。後來產生的“生態倫理學”,就是研究人類和自然的倫理道德關係,認為人類應該對自然講道德,即是所謂的生態道德。
位於日本富士山腳下,麵積約3000公頃的“青木原樹海”裏,含有磁性的火山岩,會讓指南針失去作用,再加上森林裏古木參天,即使是白天也不見天日,是自殺者悄悄離開世間的“天堂”,因而被稱為“自殺森林”。日本政府雖然每年總要動用大批的人力、經費去搜尋屍體,但多年來從未動過砍伐森林的念頭,因為青木原樹海肩負著調節當地氣候的重大責任,一旦被破壞,受害的層麵更是無法估計。
近年來,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也常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應重視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保護,並采取有效的措施。另外,歐盟十五國國家的環境部長會議於1999年5月12日就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達成了溫室氣體減量排放的共識。而擁有豐富山林資源的中國大陸,對於稀有植物,如被喻為“活化石”的古老樹種,及銀杏、銀杉、水杉、香果樹、領春木、禿杉等,也都開始由國家全力出資進行各項保護。
地球上的植物,每天為人類與動物製造氧氣、食物、藥物及生活用品,也竭盡心力維護著整個自然生態的平衡。它們從出生至老死,無時無刻不在傾盡生命行菩薩布施之道,這種珍貴的佛性實非人類所能比擬!
·佛光菜根譚·
樹高萬丈不離根,花開千朵不離心;
聳雲高樓不離地,萬乘之尊不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