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貴族之家》
$$$$[俄]屠格涅夫 著
$$$$譯 序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伊萬.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榮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學作品中,長篇小說又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屠格涅夫是俄羅斯和世界文學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長篇小說給他帶來了世界聲譽.他的六部長篇小說有一個共同的中心主題:與作家同時代的俄羅斯進步知識分子的曆史命運.屠格涅夫既是這些知識分子的編年史作者,又是他們的歌手和裁判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認真研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就不能深刻理解十九世紀俄羅斯社會和俄羅斯解放運動發展的曆史.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俄羅斯貴族階級趨向沒落,農奴製的崩潰已不可挽回.一八五三......一八五六年的克裏米亞戰爭暴露了沙皇製的腐敗,進步知識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運.祖國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正是在這個時期醞釀構思和呈獻給讀者的.
一八五六年,《現代人》雜誌上發表了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羅亭》.
《貴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於一八五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脫稿,最初發表在一八五九年一月號《現代人》雜誌上,同年在莫斯科出版了單行本.一八八○年,在作者生前收入作品最全的最後一版文集裏,屠格涅夫本人曾在前言中說:"《貴族之家》獲得了我曾經獲得的最大的一次成功."雖然評論界對這部小說的評價並不完全一致,但它確實是俄羅斯經典長篇小說的典範之一.
《貴族之家》的故事發生在一八四二年及八年以後;主人公拉夫烈茨基是已經喪失了農奴主"熱情"的貴族的最後代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拉夫烈茨基仍然是俄羅斯文學中已不止一次出現過的"多餘的人".但他已經不同於普希金的長詩《葉夫根尼.奧涅金》中的奧涅金和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貴族之家》發展了"多餘的人"這一類型.奧涅金和畢巧林是利己主義者,他們隻考慮個人享受,他們活著隻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屠格涅夫筆下的"多餘的人"卻充滿熱情,願意為了大眾的利益而獻身.然而他們隻是模模糊糊意識到,應該做點兒什麼,卻不知道究竟該做什麼.米哈列維奇責備拉夫烈茨基無所作為,說他是"懶漢".拉夫烈茨基回答:"......你最好說說,該做什麼".米哈列維奇卻說:"這我可不告訴你,老兄,這一點每個人應該自己知道."其實,就連米哈列維奇那樣的理想主義者,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做什麼,否則,他就不會漂泊半生,一事無成,最後為獲得一個"學監"的位置而感到心滿意足了.這並不奇怪,因為就連小說的作者,恐怕也無法回答拉夫烈茨基提出的問題.
於是,拉夫烈茨基所追求的隻能仍然是個人的幸福了.《貴族之家》的"重大.現實思想是幸福問題,是人追求幸福的規律,是個人幸福的思想與有益的勞動思想.進步思想的和諧融合".然而拉夫烈茨基沒能獲得個人幸福.個人幸福碰到了"義務"設置的障礙,他的"幸福""還沒開始"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