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段(1 / 2)

“永璿,這夷人是怎麼回事?”乾隆顯然也很不滿。

“啟奏皇阿瑪,這荷蘭三國本就不是咱們一條船上的。”永璿也不藏著掖著,“隻是見有利可圖方願意結盟,如今中法聯軍在蘇門答臘島戰事不理想,自然他們也就騎牆觀戰了。”

“哼!難不成他們還想倒戈一擊?”乾隆大為憤慨。

“這倒不至於。”永璿斟酌了下話語,“橫豎安達曼海海戰的消息就要回來了,若是南洋海軍大勝,這幾隻隔岸觀火的猴子自然會下山摘桃子。”

“那若是戰敗了呢?”阿思哈責問道。

“那就是南洋局勢繼續曖昧不明。”永璿也不忌諱這個話題。

“阿思哈大人莫非想看著本朝兵敗?”梁國治再度開炮。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阿思哈連忙解釋。

“兒臣認為南洋海軍戰敗的可能性不大。”永璿忙繼續道,“雖然英國人的東方艦隊號稱‘天下第一’,但是如今印度已經亂成一團糟,東方艦隊根本無法全力與南洋海軍一戰。況且兒臣在安達曼海布下的乃是‘以逸待勞’之計,隻要那東方艦隊趕來,定然無生還的可能性。”

“如此甚好。”乾隆點點頭,“那北方又該如何行事?”

“兒臣認為於敏中大人的‘分步走’提議甚好。”

“具體呢?”

“第一步自然是要在外興安嶺震懾意圖不軌的俄國人,外興安嶺乃是我大清龍興之地的北方拱衛,若是失去則必然會威脅盛京安全。”永璿這句話等於是將整個宗室、滿清貴族綁上了戰車,誰敢丟東北?不過永璿對所謂的“龍興之地”並不看重,他看重的乃是庫頁島。雖然乾隆將倭國改為東瀛省、扶桑省和京都將軍三個行政單位並實施了有效的控製,但是倭國國內並沒有那般平靜。一個名為“黑龍會”的組織興起,不斷侵擾華夏的控製。所以永璿才要庫頁島,這將是未來華夏遠東第一島鏈海上環衛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庫頁島不僅能有效控製北太平洋地區,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列島之外有了另外一個北方海軍基地。

永璿的實際想法自然沒有人會去理解,但是拱衛大清龍興之地的說法還是得到了乾隆的首肯。

乾隆道:“盛京的幾位王爺也說了,若是朝廷不出兵,他們便帶著自己的家丁上戰場。這話讓朕汗顏不已。”

“第二步自然是拿下東西伯利亞以及楚科奇半島、堪察加半島以及科曼多係群島。”永璿指著地圖道,“此處原本是隸屬唐朝的北庭都護府及安北都護府所有,我們拿回來也是理所當然。”

別看永璿這話說得義正嚴詞,事實上北庭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雖然是囊括了東西伯利亞並包括楚科奇、堪察加兩大半島,但事實上這兩個都護府隻有效控製到貝加爾湖地區以及外興安嶺地區,但是這裏有總是要找的,否則也無法在法理上站住腳。

在場的軍機大臣自然也曉得這理由很牽強,所以也隻是打幾個哈哈便揭過去了。

於敏中微微皺了下眉頭,“這東西伯利亞乃是不毛之地,真的值得我們花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去據為己有麼?”

於敏中的疑問代表了朝臣的主流疑問,畢竟南洋的稻米和銅礦尚能吸引他們,可西伯利亞這種蠻荒之地實在是太沒有吸引力了。

但是永璿也沒辦法告訴他們西伯利亞乃是礦藏豐富之地,更重要的是擁有了西伯利亞可以讓未來的華夏擁有更深的戰略縱深,對於國土安全也是必要的。

永璿惟有道:“兒臣一直試圖構成我大清在海上的駐守長城,則庫頁島至堪察加半島一線必然要為我所有。而擁有堪察加半島必須擁有楚科奇半島至東西伯利亞,否則則孤懸海外的海上長城也起不了拱衛我大清國土的責任。”

永璿在地圖上劃了一道線,頓時幾個大臣的眼睛一亮。的確,按照永璿的構思,這個海上長城計劃還是值得一試的。畢竟將戰火抵擋在本土之外是非常有利於朝廷和國家的大事,於是於敏中不再出言反對。

永璿繼續道:“第三步則是聯合奧斯曼土耳其與北歐諸國,將俄國人徹底圈禁在“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以西的歐洲地區。“

“北歐人與土耳其人為何會幫助我們?”梁國治有些不解。

“俄國人的國土麵積太大,對他的鄰居造成太大的壓力,這其中也包括我們。”永璿讓人換上一份世界地圖。“俄國人竊據高加索地區,已經讓土耳其人倍受壓力,若是再將黑海變為俄國人的內海,那麼土耳其人將徹底失去對中東地區的控製權,所以土耳其人必定會與俄國人在此一戰。而土耳其人與我們之間隔著俄國人和漠西蒙古,他們倒不在乎我們是否與他們為敵。”

雖然漠西蒙古名義上屬於華夏,但這裏的確並非實際控製區域。這裏反反複複打了好幾年戰,最後還是沒能完全占領。所以有這個紛爭地區阻礙華夏西進,土耳其人倒是放心與華夏合作。

“若是此戰之後,土耳其人坐大該如何是好?”於敏中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

乾隆也擔心消滅了一隻老虎之後喂大了一隻狼也是件頭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