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複的奏章也很快,永璿的嫡次子被賜名綿誌,這自然是天大的體麵。當毛団過來傳旨的時候,剛好聽聞那拉氏也生下了個兒子。
毛団將聖旨遞給永璿,笑道:“這位小阿哥也是個有福氣,一聽說哥哥被聖上賜名,馬上就出來湊個熱鬧。”
永璿一笑,一個沉甸甸的荷包就遞到了毛団的手上,毛団也不客氣,他曉得這位王爺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也曉得皇上並不忌諱身邊的太監收永璿的紅包,自然他是忙不迭地將荷包收了下來,然後喜滋滋地準備回宮複旨。
沒多久,第二份報喜的奏章出現在了乾隆的禦案前,乾隆眯著眼睛,想了想,便再度寫下一份賜名的招數,恭王府三阿哥,被賜名“綿懋”。乾隆給嫡親的孫子賜名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個綿懋隻是恭王府的庶子而已,於是大家望向恭王府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是今天的更新,呼,補更什麼的,最討厭了。
大概還有十章左右就要完結了,放心,不會是個爛尾的結局。
因為編輯今天還提醒我了,希望我不要爛尾,說 最近有幾篇爛尾的V文讓她很頭痛。
她說我也是個老作者了,希望我能愛惜羽毛。
我自然不會爛尾,畢竟寫完這本,我還希望能有接下來的作品可以上架。
其實這篇文章挺倒黴的,經曆了換編輯, 封殺FQY等等事情。
然後其中我還因為手術休息了一個月,原本會有一個廣告推薦位。
但是因為我住院被耽擱了,等我出院的時候, 已經有封殺FQY的政策了。
所以這篇文章能有這樣的成績,不是 的原因,而是你們的鼓勵。
這篇文章堅持到半年榜下榜,已經寫了七個月了。
是時候說完結了。
謝謝所有為這篇文章付費的 用戶。
謝謝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讀者。
謝謝你們的收藏,謝謝你們的點擊,謝謝你們的評論……
PS:這不是完本感言哦!
135庶子。那拉家。趁火打劫
乾隆開府建衙的兒子不多,但並不代表皇孫少。但是能最終得到乾隆賜名的不過那麼幾個,作為乾隆眼前聖眷最濃的永璿自然是首當其衝的,不僅兩個嫡子都是乾隆頒旨賜名,甚至連庶子都得到乾隆的賜名,而且被賜的字還是一個“懋”。
相對於章佳氏所出的兩位嫡子,這個“懋”字的含義明顯要優於“寧”和“誌”,畢竟這個“懋”可是有“繁茂”、“美好”、“鼓勵”等等含義在裏麵。落在有心人眼裏,這似乎就是一個信號,似乎乾隆更中意的是那拉家格格所出的這個皇孫。
這些閑話永璿本身並不在意,在他看來一個名字並不代表什麼,這世界上名字好聽做的事卻不地道的人是大有人在。永璿不認為一個“懋”就決定了自己三兒子的的一生,而且永璿也有個設想,假如他當上了皇帝,他一定會在恰當的時候頒布屬於華夏的《王位繼承法》和《權利法案》。畢竟伴隨資產階級的出現和壯大,封建製度是無法再持久下去了。與其等著別人將自己的後代逼下皇位,還不如自己主動退一步。畢竟英國皇室在“光榮革命”之後所處的超然地位對於永璿來說是很理想的,永璿無法保證自己的後代都是英明神武之人,於是覺得不如將權力交給人民會更好。至於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吧。
不過永璿的不在意落在旁人嘴中就成了“默認”,甚至連還在坐月子的章佳氏也覺得煩悶。這綿懋乃是幼子,天下父母疼幼子的例子還少麼?何況相對於那拉氏而言,章佳氏明顯就是屬於“年老色衰”的那種。一想到自己的長子綿寧可能會失去王府世子的地位,一向淡然的章佳氏終於病倒了。
請脈的大夫說是“鬱結於心”,開了幾劑疏散和安神的湯劑便走了。這讓永璿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他看來,章佳氏現在並沒有什麼可鬱悶的。而章佳氏身邊的人也沒有法子衝過來告訴永璿,說什麼“福晉是因為看到數字不爽而倒下的”。倘若有這樣的意思流露出來,那麼“不慈”、“善妒”和“怨望”三頂帽子就會扣過來,任何一個名聲都足以讓章佳氏在王府翻不了身。故而這些福晉身邊伺候的人隻得沉默以對,小心伺候罷了。
待永璿走了,玉嬤嬤將熬好的湯劑遞到章佳氏身旁,“福晉也當愛惜自己的身子才對,二阿哥如今還小,若是福晉就這樣病倒了,指不定後宅裏出什麼妖蛾子!”
“我何嚐不知?”章佳氏苦笑道,喝了一口藥湯,“隻是皇上賜名的旨意讓我心神不寧,綿寧如今也大了,若是有些風聲落到他耳邊,再被些個小人慫恿一下,我隻怕他在王爺心中就沒了地位。”
“何至於?”玉嬤嬤雖然心底也沒啥底氣,但是在章佳氏身邊還是肯定地道,“如今王爺時不時將大阿哥帶在外書房念書。外書房是什麼地方?那可是王爺幾個心腹議事的地方,如果王爺不是有心栽培大阿哥,何須這般?”
“嬤嬤的話我也知道。”章佳氏被伺候著喝完藥,漱了口,含了塊蜜餞在嘴裏。“就是怕外麵那起子小人挑唆下,綿寧又是個不服輸的性子,落在王爺的眼中那就是‘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