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景宗耶律賢為遼國第五代皇帝,他即位時遼國政治形態已基本成熟,但是皇室內部依然潛伏著各種矛盾。太祖耶律阿保機之後若按照嫡長製的正常傳承該是太子耶律倍,不過當時大遼的繼承製不完備,太祖在世並未確立繼承人,而一朝歸去,大權落在其妻述律後的手中,述律太後臨朝稱製一年餘,在眾壓之下才不得不立新君,按常理嫡長子該繼承皇位,然而當時述律太後不喜大兒子,而她掌握了遼國大權更不可而過讓自己不喜歡的兒子當皇帝,從而使自己大權旁落,在她的一手謀劃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耶律倍出局,被封為東丹國王,不久東丹過被中原所滅,耶律倍流落中原,最終死與異鄉。即位的耶律德光這便是太宗。耶律德光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他有一統中原的雄心,滅掉了石敬瑭的後晉政權後卻崩與汴京,也就是後來大宋的國都東京汴梁,河南開封。耶律德光的即位非常理,因而他崩之後其子並未即位,繼承大統的乃是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也就是遼世宗,而世宗之後皇權重新回到了太宗這一脈,即位的穆宗耶律璟乃是太宗之子,然而穆宗皇帝卻是一殘暴不仁,隻知射獵且嗜酒如命的昏君,他在位的十九年遼國的經濟發展幾乎處於一個原地踏步甚至下滑的狀態,穆宗怠政,十九年裏成天的醉生夢死,有人稱遼穆宗為睡王,如果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成日裏除了吃喝玩樂便是蒙頭大睡,那這個國家就是處於病態的。遼穆宗之後即位的便是耶律賢,帝位重新回到了遼世宗這一脈,同時也是回到了太祖嫡長子耶律倍的這一脈。當初若非察割謀反刺殺了正值英年的遼世宗,那大遼必不會江河日下,世宗是有雄才大略欲成功業的明主,奈何蒼天不佑,不過登基五年餘便無奈獨赴黃泉路。,比起穆宗兩皇帝的無作為而言耶律賢是想有一番功業的。因為從太宗開始遼國皇帝的即位就是非正常手段,埋下了不好的隱患以助於耶律賢坐上皇帝寶座之後心裏頭也是殫精竭慮,生怕有朝一日自己腳下的萬裏山河會旁落,而自己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從古到今無論是漢人還是契丹人甚至是其他族人這權利鬥爭的殘酷都是相似的,甚至少數民族的鬥爭殘酷遠勝與中原曆朝。耶律賢是一個宅心仁厚之人,他通過大封諸王從而廣施恩則,以此穩固自己的政權,讓契丹上下都臣服與己。在當時契丹各貴族手裏都掌握著一支親兵衛隊,相當於中原大唐王朝的藩鎮割據,其實對於中央是一莫大威脅,正因如此穆宗年間耶律及蕭兩貴族諸人常有謀反,穆宗皇帝是不斷的滅殺,而謀反之人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穆宗在位十九年裏大遼謀反常有之,可以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四月耶律賢大封諸王之後轉眼就到了五月。
耶律賢大封諸王,同時他也想對自己的愛人蕭燕燕有一番封賞。蕭燕燕以貴妃的身份入宮,耶律賢把後宮大權交給燕燕,而燕燕把後宮搭理的井井有條,蕭燕燕的表現讓耶律賢覺得她並非男人掌心裏的尤物,而是有母儀天下的風範,而唯有大遼的皇後才配得上她蕭燕燕。耶律賢在朝堂上與諸大臣商議冊立貴妃蕭燕燕為皇後,大臣無異議,之後便請巫師挑選了黃道吉日行立後大典。
公元九百六十九年五月戊寅,對於年僅十七歲的蕭燕燕而言是她人生裏極不尋常的一天。如果沒有這一日則無之後的成天太後,那北國的萬裏江山則少了幾許胭脂柔色。
蕭燕燕頭戴象征皇後至高尊華的金鳳珍珠冠,身著日月龍鳳襖,山河地理裙,由一眾宮娥彩女攙扶著在走出寢殿,然後乘坐鳳輦至文明殿行冊封禮。
皇帝的登基大典與乾元殿舉行,而皇後冊封及嬪妃,皇子公主的冊封則在文明殿。
蕭燕燕入宮一來第一次走進文明殿,對於波詭雲譎的殿宇她心中蘇然,然而燕燕的步伐卻十分從容淡定,舉手投足之間有著與這個年歲不相襯的成熟。
此時皇帝耶律賢端坐與禦座之上,底下是文武百官。
燕燕緩緩上殿,然後朝自己的夫君皇帝耶律賢盈盈下拜,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宣讀了耶律賢親自起草的冊後詔書,之後耶律賢從太監手裏接過一赤金托盤緩緩走下禦座,鄭重的把象征皇後權利的鳳印交到燕燕手上,蕭燕燕跪在地上鄭重的從耶律賢手裏接過這專屬與皇後的印信,從此她蕭燕燕就是這大遼國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後。當把印信托在掌心的那一刻燕燕覺得這不過巴掌大小東西仿佛重如千斤,自己用力托起,仿佛把大遼的江山托在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