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修定與參禪法要
南懷瑾先生著 及門 劉豫洪語譯(譯自禪海蠡測)
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無漏學,也就是完美無缺的學問。現在隻說“定”吧!定”就是“戒”與“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證實驗的基礎。換句話說,凡是要修學證明佛法的人,都要先從“定”開始。
有了“定”,才能夠真正達到莊嚴的“戒”體,然後才能啟發“慧”而達到通明的境界。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定”力為基礎,才能夠達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離不開定,由此可見修定是多麼的重要。
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入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臥,稱為四威儀。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要修定的話,不但坐時要定,在另外行、住、臥三種姿態,也要能夠定才行。不過,在修定開始的階段,以坐的姿態入門,是比較容易罷了。
坐的姿勢有很多種,隻談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種之多,而依照諸佛所說,在所有的打坐姿勢中,以跏趺坐為最好的修定坐姿。
用跏趺坐的姿勢修得定力以後,應該注意在另外行、住、臥三威儀中,繼續鍛煉保持已得的定境,進一步更要達到在處理一切事務及言談時,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堅固。
用堅固的定力去證取菩提,就好像攀枝取果一樣,相當方便,得心應手;然而,如果見地不正確或不透徹的話,修行很容易走入歧途。
現在將修法的重點和概念,簡要敘述於後,如果要探求進一步的奧秘,還需要修習所有經典,尤其是禪觀等經典,如天台止觀、密宗法要等學,都要詳細了解貫通才行,現在先談坐的方法:
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一、雙足跏趺(俗稱雙盤),如果不能跏趺坐,就采用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采用如意坐(左腳放在右腿上)。
二、兩手結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住)。
三、背脊自然直立,像一串銅錢(身體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聽其自然,練習日久後,就會不知不覺自然地直立了)。
四、兩肩保持平穩(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壓力)。
五、頭正顎收(後腦略向後收,下顎向內收,輕輕靠住頸部左右兩大動脈)。
六、舌抵上顎(舌尖輕輕抵住上門牙根唾腺中點)。
七、兩眼半斂(即兩眼半開半閉,如開眼容易定就開眼,但不可全開,要帶收斂的意味,如閉眼容易定的話,可以閉眼,但不可昏睡)。
注意事項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
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