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1 / 3)

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等。 非流動負債是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其資產形成的資金來源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債權人;一個是所有者。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形成企 業負債,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形成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人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 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權益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派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隻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借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 、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資本公積包括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超過其 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合稱為留存收益。 (三)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經營成果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最終成果, .是資金運動顯著變動狀態的主要體現。 反映經營成果的 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 1.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其中日常活動 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 【例 1—4】企業出售和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收入以及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是否應確認為企業的收入? 出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並非企業的日常活動,這種偶發性的收入不應確認為收入,而應作為營業外收入確認。而出租固定 資產、無形資產在實質上屬於讓渡資產使用權,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也屬於企業日常活動中的收入,因此應確認為企業的收 入,具體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 2.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以工業企業 為例,一定時期的費用通常由產品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兩部分構成,產品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成本項 目構成,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三項。 【例 1—5】企業處置固定資產發生的淨損失,是否確認為企業的費用? 處置固定資產而發生的損失,雖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和經濟利益的總流出,但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因此不應確認為 企業的費用,而應確認為營業外支出。 3.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利潤有營 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營業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費、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 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投資淨收益後的金額。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後的 金額。淨利潤是指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後的金額。 【例 1 一 6】企業當期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以及處置固定資產、債務重組等發生的利得或損失,均屬於直接計入當 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 就會計原理或基礎工作規範而言,各類單位基本相同,但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事業活動采用的是收付實現製而不是權責發 生製,由此導致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要素的設置及其定義與企業有所區別。行政事業單位為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類似企業的 利潤表)設置了五項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和支出。在會計要素的定義上,以事業單位會計要素的定義為例, 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負債是指事業單位所承擔的能以 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或者勞務償付的債務,包括借人款項、應付款項、應繳款項等;淨資產是指事業單位的資產減去負債後的 差額,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餘和經營結餘等;收入是指事業單位為開展業務活動,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 資金,包括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業單位為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及 損失以及用於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包括撥出經費、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同時,在具體會計確認和計量原則上,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還有些區別。比如,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行政 事業單位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等。 二、會計等式 如前所述,六項會計要素反映了資金運動的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麵,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它們在數量上存在著特定的平衡關係, 這種平衡關係用公式來表示,就是通常所說的會計等式。會計等式是反映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係的計算公式,它是各種會計核算 方法的理論基礎。 (一)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 這是最基本的會計等式。如前所述,資產是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來源於所有 者的投入資本和來自債權人的借人資金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效益的積累,分別歸屬於所有者和債權人。歸屬於所有者的部 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於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 。 資產和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實際是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在同一時點上所表現的不同形式。資產表明的是 資源在企業存在、分布的形態,而權益則表明了資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資產來源於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每天都會發生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的經濟業務,從而引起各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但並不影響資產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