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年,或者10年後:1.我希望自己在做什麼;2.我能掙到多少錢或達到何種程度的掙錢能力;3.我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提供給你一份有關你的短期目標的清單。在形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不要盲目地不顧現實。今天還住著廉價的地下室租房,無頭緒地找著工作,卻設想5年內就要擁有大公司,10年內闖進世界500強。一切要以自己的實際狀況為準。

計劃定下來後,就要策劃如何去達成這些目標。而在寫具體計劃的時候,考慮得越詳盡越好。

比如你現在還是一個普通銷售員,你的計劃是5年之內自己做老板,擁有自己的櫃台或渠道。那麼,你需要思考的問題至少有:在成為老板之前你首先需要成為什麼;你需要有哪些能力和資源才能自己幹,包括知識方麵、能力方麵、個性方麵、創造力方麵、財力方麵;自己幹至少需要多少資金;目前擁有的客戶資源是否對以後的發展有幫助;做一個獨當一麵的人,還需要克服哪些缺點;可能會遇到的一些什麼機遇,比如你的父母、朋友、領導等對你可能的幫助,以及你目前所在職位的上升空間,等等。

細細考慮以上問題後,你就會明白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哪些差距,該怎樣去彌補這些差距。

你也需要明白,人生目標的確定往往是基於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的。這樣的環境和條件總在變化,目標也要相應做出修改和更新。

找出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有好幾個年輕人讓我給介紹工作。當我問到渴望的職業時,他們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對前途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無所適從。“你想做什麼?”“隨便,都可以!”“你喜歡做什麼?”“沒什麼特別喜歡的!”“你能做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點什麼!”

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一問三不知”,不僅他們自己覺得生活無聊之極,就連我也覺得跟他們對話很枯燥無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隻有在他的興趣範圍內做事,他才能充滿熱情,才會認真,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你必須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做自己感興趣、最有激情和最擅長的事情。

當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你會帶著極度的興奮和長久的興趣沉醉在其中。為此事可以茶飯不思,睡覺都夢見它,因為你心甘情願地對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你很容易獲得成功,而且能從中體會到快樂和滿足。相反,如果做一件沒有興趣的事情,你會感到時間很難打發,你不願意為了它去學習和努力,即使靠著資質和經驗你能做好它,但它決不能激發出你的潛能,因此,你也不可能獲得多大的成功。

我的朋友廣告設計師林旭的合夥人的工作經曆就證實了這一點。在畢業後的兩年時間裏,他換了三四份工作,每次都做得不開心,最終都被老板辭掉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工廠做外貿跟單,工作不久後他發現他的同事基本都是高中文憑,而他是本科畢業,所以他有點看不起這個工作。加上工作內容簡單枯燥,他做起來無精打采。沒多久,老板就因為他不夠敬業而把他辭退了。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做銷售,當時找那份工作也是迫不得已,僅僅為了生存。由於他沒有興趣,不懂得推銷技巧,所以業績很差,連基本工資都沒有保住,不到三個月就被辭退了。之後,他又找了幾個工作,還是不開心,輾轉來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