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恰恰是用得最頻繁的,如果不懂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會被認為個人素質不高而不討人喜歡。

2. 距離隻是一個微笑

微笑是最有效、最真誠的溝通方式。能直接且快速拉近與人之間距離的是你臉上的笑容。很多人不懂得對人微笑,他們想,“我又不討好他,幹嗎要對他笑?”“我又不認識他,跟他笑什麼?”“我又不是傻子,有事沒事笑什麼?”

如果你是個不太愛交際的人,應該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曆:遇到不怎麼熟悉的人,見對方沒有做出打招呼的樣子,於是自己也會默不做聲地離開。就這樣兩個人就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了。其實,隻要你主動微笑,對方也會回敬你一個微笑,進而點頭、打招呼、產生好感、建立友誼,產生一種不可言狀的溫暖。

與陌生人交往,微笑是你最好的名片;與朋友相處,微笑是最好的語言。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整天板著麵孔,一副苦大仇深模樣的人交往,不管這種人心地是如何的善良,性格是如何的溫順,總會給人一種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感覺。

可能你會說,“我沒有這個習慣”,“我天生不喜歡笑。”“對不認識的人,我微笑不起來。”那麼,從現在起就開始練習微笑吧,露出你那頑皮的門牙。即使是假裝微笑,做作地笑,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微笑起來,最終變成一種習慣。

3. 不要吝嗇自己的美言

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並不是愛慕虛榮的人才喜歡聽一些“美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賞識。真誠的、恰當的稱讚是使人內心保持堅強的燃料,它使人快樂,而快樂的人比較容易相處。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指出:人最喜歡得到別人的讚美。因為隻有通過別人的讚美,他才感覺得到別人對他的認可和他自身的價值。

比如,某一天,當你換了個新發型,同事們對你投來關注的目光“你的發型真不錯!”這會讓你的心裏美滋滋的;當你的工作出色地完成,領導拍拍你的肩膀說,“好樣的!”你會得到很強的前進動力,下次會努力做得更好。而這些讚美過你的人,說明他們關注你,欣賞你,所以,你願意跟他們相處。

讚賞別人並不要說出多麼“肉麻”的話,隻要把對方的優點(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或優勢)從你口中自然地表達出來即可,不要誇大其詞,阿諛奉承。

除此之外,讚美要真誠。人是很敏[gǎn]的動物,有強烈的直覺,不真誠的讚美反而會使對方感覺別扭、不舒服,甚至會讓他認為你是在說反話。

讚美要具體。讚美一個人“很漂亮”不如讚美他“眼睛很美”;誇一個人“很有能力”不如誇他“應變能力很強”,因為前者太寬泛;後者是具體的,使人感到這樣的讚美是屬於他的,不是敷衍了事的。

做事情要考慮後果

你小的時候可能玩過這樣的惡作劇:有事沒事按別人家的門鈴,聽到主人來開門的腳步聲,你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逃得無影無蹤。看到主人被戲耍的樣子,你開心地笑了。因為是孩子,所以遊戲玩得再怎麼過分,大人們也不會跟你計較,最多歸於你的“貪玩”和“淘氣”。

可是,20多歲的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想戲弄誰就戲弄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犯了錯誤之後一笑而過,一跑了之。我們應該對所做的一切承擔後果,能夠清醒地分辨哪些事自己做得過火,能夠清醒地提醒自己哪些事不可以做。

人們常常用“血氣方剛”和“刁蠻任性”來形容20多歲的年輕人。年輕氣盛的人往往有一顆不服輸的心,總以為自己就是對的,對別人的見解不屑一顧;為芝麻大的小事就大發雷霆;因為一句話不合,就怒發衝冠;受到一點小委屈就要為自己“打抱不平”,常常因為“咽不下這口氣”而對人大打出手,怒火衝天,歇斯底裏。

有一天,我在一個街道拐角處看到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一輛桑塔納小轎車在倒車的時候不小心,後視鏡刮蹭到騎自行車的一個小夥子。小夥子被這突然的碰撞嚇了一下,很不耐煩,罵道:“你有病啊?會不會開車!”

他的話剛落音,年輕的車主馬上停了車,從車上跳下來,衝向被撞的小夥子,一把揪住他的衣領,瞪大了眼睛質問他:“你說誰有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