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任務隻完成了一半,但大劉他們還算初戰告捷,至少沒有完全白跑一趟。而由計財部老顧帶隊的赴華北一組就沒有這樣幸運了,他們來到內蒙的某高壓容器廠,清討該廠拖欠東鋼的856萬元欠款,老顧他們多次上門催收欠款,對方老總卻總是同一句話:“要錢沒有,要命舍不得。”催討小組遇到這樣的老賴也實在無可奈何,隻得回公司以後將該廠起訴至華北某法院,經法院審理東鋼公司雖然勝訴了,卻出人意料地無資產可供執行。
老顧他們非常不甘心,始終密切注意該廠的動向。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被他們注意到,當地電視台對這家因私企入股,工廠整體搬遷而走出困境的企業作了30多分鍾的專題報道。老顧他們了解到這些情況後,隨即向法院申請執行文書,立即查封其銀行賬戶,將其尚未轉移的部分拆遷補償款2500萬元凍結。責令其除按照判決書確定的貨款本金856萬元外,逾期執行罰金高達1300多萬元,兩項共計高達2200萬元限期償還東鋼的貨款。高壓容器廠對此法律執行條款深感震撼,那位“要錢沒有、要命舍不得”的老總,特別是入股不久的私企老板請求東鋼公司隻收取本金865萬元,放棄1300多萬元罰息。最後在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執行法院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東鋼成功收回865萬元本金和300多萬元利息。老顧他們也凱旋而歸。
這兩支隊伍“得勝回朝”鼓舞了全體催討工作人員的士氣,按照周總的意思公司為他們開了階段性的總結表彰會,周海兵總經理、丁伯雄書記、黎江生副總都出席並和他們聊天敘談。清欠小組成員談了他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周總在聽了他們的故事後深有感觸地說:“在債權管理清收中,一些大額欠款單位既不與鋼企保持供貨方麵的合作,又明確拒絕償還欠款,通過法院起訴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然而我們還要考慮到,起訴的法律程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被告欠款單位有足夠的時間隱匿資產,轉移資產或處置資產。如何解決勝訴後執行難的尷尬局麵?從內蒙高壓容器廠這一案例看出,我們要在起訴前做足功課,盡量收集掌握欠款單位的財產線索,並申請訴前保全,勝訴後立即申請執行。同時在執行中繼續查找有用的財產線索,始終對欠款單位保持高壓態勢,迫使其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書。”
“所以通過這些債權清理工作,我感到我們的力量還很薄弱。因為這不僅僅是債權催討清理,還關係到企業的法務部門、法律谘詢顧問工作等等。”他抿了一口茶水後繼續說“當前當然先要把這些‘硬骨頭’啃下來,但從長遠看我們還必須建立健全法務法律谘詢工作。我們整個生產銷售都要納入法製的軌道,過去那種鋼鐵企業普遍注重產量,忽視市場風險,造成企業生產、發貨後收不到貨款的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再也不能繼續了。”
聽周總一席言大家彷佛上了一堂市場經濟的法製教育課,茅塞頓開。大劉、老顧他們紛紛表示有公司做他們後盾,有周總、丁書記、黎副總等給他們撐腰,一定要再接再厲趁勝追擊,堅決完成債權管理催討清收的任務。
周海兵總經理在和清債小組座談後,自己也受到很大啟發。他覺得東鋼公司在長期遵循傳統化的管理過程中,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市場經濟對企業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但從這個差距中可以找到企業扭虧增盈的潛力。當前必須在全公司推行精細化管理,樹立現代企管理念,全麵提升管理水平;而如果公司繼續沿著傳統老路走下去,就會在管理不善不精不嚴不實中繼續虧損,甚至淪落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他的這個想法慢慢成熟之後,就利用各種會議發表了一係列的講話,針對東鋼的實際情況論述了什麼是精細化管理,為什麼要推行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抓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實踐等五個方麵的問題。他把精細化管理的標準定為“真、實、準、細”四條:真,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真實可信的數據體係,要求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必須是真實的反映,特別是財務成本的真賬體係。實,就是每一項管理工作、每項決策和實施計劃都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並得到實實在在的貫徹執行,堅決杜絕泛泛地提要求、空空喊口號、搞形式主義。準,就是每項工作要有精準度,要嚴格按照標準、按照規範去做,嚴格按照管理製度去做,對違反製度的要追究責任。細,就是要精打細算、精心策劃、精密部署,每項工作要做到可分解、可量化、可評價、可考核。隻有這樣才能分辨出我們工作成果的好壞真偽,才能紮紮實實地推進扭虧增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