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貪涼的夏天、書友20170504093841698兄弟月票支持,謝謝。】
其實,這個轉型的年代,這個疼並快樂的年代,不但是價值觀轉變形成的巨大落差,還有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之間的衝突,以及計劃與市場這一對兄弟之間的對撞。
就消費市場特別是食品類來說,人口總量的不斷增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對於人們賺不到錢的擔心在韓楓這裏是不存在的,現在隻是剛剛打破鐵碗換泥碗,有的人把泥碗燒成了陶瓷的,也有的泥碗掉地上成了泥蛋子。就這種菜和賣菜來說,城裏人吃不上菜,城外的農民賣不出錢。
似乎這個矛盾會一直延續到移動互聯網達到無處不在的時刻才會停止,在後世韓楓曾看到過某市長微圈賣土豆,一天就是幾十萬斤出貨量的新聞,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十裏八鄉的外麵有什麼,缺什麼,信息都不一定暢通。別說這十幾公裏的距離,朝陽邊上的農戶,通州的農民能把菜弄到城裏賣出去的都是好手,不像後世三輪滿大街都是那般,現在農民用的還是驢車和手推車!
黃區長接過韓楓扔下的這個大餅,立馬帶上分管農水的副區長和秘書兩個,帶著韓楓就去了田間地頭,正值夏季,大棚都是敞開式管理,一大半有菜,一小半已經晾荒,還有的剛拔了舊做物準備上新,濕氣朝朝的田間,老農很無奈,很多人的擔心最多的就是種上容易變成錢太難!
這一調查就是一整天,中午飯就吃在了一個村委會裏,土雞蛋、燉大鵝,一大筐粘醬菜,青皮西紅柿湯,一大碗過水麵,吃的那叫一個原生態。可惜,沒人能懂,那個秘書還嫌條件不好,把來陪同的鎮長好個埋汰,讓人家土。要不是韓楓說了幾句好,這飯怕是都吃不成了。
隨後找了幾個不同層次上的代表座談。
聽說城裏大老板要搞預訂式農業生產,很多人搞不清是啥意思,韓楓一解釋,沒有一個不同意的。
“這就是上門收菜,還不用自己運去城裏買,這好事情可不是天上掉餡餅怎地!”
至於韓楓提出的一些建議,全部都滿口子答應下來,因為這裏距離城區有十幾公裏,眼看著城裏人過著好生活,自己守著地也賺不多少錢,在土裏刨食都搞不到幾毛錢,現在有財主送錢上門隻有傻子才不同意。
至於企業進駐要拿到土地三十年承包使用權在上麵建各種基地化設施,這當然沒問題。晚上回來立即給家裏打電話,這兒所有的設施都能用,用不了一個月生菜之類的就能上市,比家裏那邊兒正在規劃的千畝園隻大不小,所以,收現成的菜最合算。最關鍵的是租期三十年用地是白得的,反正在哪兒都得建一些設施,在這兒未來變現的錢應該不在少數。甚至都用不了十年。
二大爺韓立峰躊躇滿誌,聽說侄子給談了個大合作,二話不說,立即籌備起身,之前這幾個月來,不但在大棚上賺到了錢,還讓他在全村人麵前地位直線上升。因韓華和韓楓都不在村裏,所以他就成了韓家的話語人,而且馬上的換屆選舉,村裏人都有意向想請韓立峰當村主任。首農綠色已經成了縣上的一塊大招牌,市裏得知這也是韓家兄弟領投的項目後立即給以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