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韓楓完全沒有時差的概念,心裏像著了火樣的熱血澎湃。西行這一步提前了幾年踏上互聯網之路,還賺了個大買辦,快速推動pc機應用的先決條件,當然韓楓也相當清楚比爾這是用自己當槍來試國內的水的,他用幾千萬人民幣的投資就能試到在這片未經電子產品開墾的土地上是否能拿到利潤。
相對於肯定能賺到大筆的現金而方,韓楓更想要的是電子產品開發的入門通行證,這是奶牛、電子、互聯網三步走戰略中關鍵的第二環,借微軟和ibm的東風,迅速搶占中關村的至高點,在未來兩年內擊敗已經年利潤達到十幾個億以上的聯想集團,爭取把當年被柳大柱趕走的那批人羅列到手,加上能從米國來的技術梯隊,以及用中國微軟賺的錢,以未來的名義,或可單獨創建研發中心。資料裏,南方那個小城深市,劉樂好不容易找到的華為公司,剛剛搞出一個低端的500門程控機,還沒有試機,正瀕臨四處借錢度日的關鍵時刻。
任正飛麵見劉雲,以未來投資的名義把資金送上門,他卻死活不給股份,借可以,甚至一分利都行,就是不融資分股,他說這個企業不是他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不能分。
這個合作,並沒有談成,也沒能與華為這個像農村家裏倔強的小子一般的小企業完成深度合作,劉雲很氣餒,回到京城,在辦公室裏悶了兩天,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還有給錢不要的傻蛋。
可是,回來後的韓楓知道,那個人不是傻蛋,而是未來中國的脊梁。
而現在,除非動國外的錢,否則自己也沒有超過五千萬的資金給任正飛用於研發,入股不成,那借錢也就不用了,在原有時空裏他都能克服困難度過難關,現在應該也不會是問題。
92年的九月底,聯想靠著漢卡等業務正在高歌猛進,在中科等背景的支持下,儼然就是中關村的老大,持大牛的坐地戶。幾乎超七成的當下中國pc、服務器用戶都是它的客戶,
這個帶著紅色痕跡蛋生的企業,經過八十年代的成長,特別是漢卡翻譯中文係統出來而大大的成長起來,於1990年首台聯想微機投放到市場。並通過國家“火炬計劃“驗收。就在一個月前,聯想推出家用電腦概念。
聯想1+1家用電腦,將在國慶節前後投入國內市場。而就在不久前,韓楓也才剛剛人都拿到ibm推出的 thinkpad首款筆記本電腦,擁有10.4英寸的tft顯示屏和紅點(trackpoint)定點設備。這個電腦就擺在韓楓的麵前。對麵放著的就是一台聯想的pc台式機,大抵算得上386級別,整機算是自主品牌,而實際上,這台電腦全部的配件,除了漢卡沒有一個是聯想自己生產的,從主板到機箱全部進口,它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給自己標定了一個民族品牌的表皮,而國人除了進口,同方、長城等幾個,幾乎就沒有別的選項。
一起參加會議的劉雲、沈君馥、張洪根,實際能參加意見的,隻有沈君馥,在電子產品這個行業上,韓楓的人脈積累為零。
“三個月時間,到元旦之前,中國微軟一定要開始出售比聯想這個二道販子組裝版更好的整機電腦和正版的微軟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