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謝老友,五更求張票,謝謝。能訂的訂點吧,這書已經沒成績可看啦。】
前生的九十年代末,韓楓家門前的南山被某個不知哪裏的礦產公司挖的七零八落,到二十年後也不見溝穀回填,山洪大水光顧了三次南下的兩個村子,那年聽阿爸每家才分了五百塊。
吃了一顆黑乎乎的灌梨,特甜!
之後,韓楓想了想,“第一個,咱縣人多,懂建築的泥水匠大工工不少,我們村的男的能幹這個的就有一半,我想未來城市擴建一定需要建築公司,那咱就多弄幾個建築公司,隻要肯下力,每個成手工人現在一年一萬多兩萬來的賺的不比大學教授少,工每0至50塊的工資也不比您的工資少了吧?”
“這倒是!”楊誌新連連點頭,“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法子,可是——這幾年的經濟也不太好吧,城市哪裏有錢蓋房子?”
韓楓知道,這事兒就算,楊誌新也不太能理解,於是換了個法子,“您不用看別的聽別的,我地京城注冊了一家地產公司,我二哥已經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隊伍,明他們會參與著蓋一棟樓,聽光京城就有八塊地要掛牌出來,放心吧,我幾千萬都已經投了進去,這個方向不會有錯。”
“對,對。借如能搞出十個項目隊,一千人出去每人賺一萬回來,那全縣就多出一千萬的收入,雖然體現不到財政上……”
“等等。”韓楓笑道,“楊叔,怎麼會體現不到縣財政上?把公司注冊到我們縣,公司廠部建在縣上,土地使用費是錢吧?基礎的稅費得上交吧?再了,鼓勵以本縣消費來抵稅,你這消費不也拉動起來了?”
楊誌新感覺自己的腦袋和韓楓的腦袋比直來就是榆木牌的……把雞養在家裏,出去打食回來下蛋,這簡單的理還不懂就是傻子了!
“好這個好!可是,縣裏牽頭……”
“別啊,集體企業不是沒有出路了,可是現在興的是合資企業和個體經濟,兩個辦法,去外麵找能合夥的人合資,這是主辦法,因為建築公司除了人以外,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設備和技術準備,最主要的是前期的底墊款,想辦法引雞進來,而我們能提供的就是廉價的勞力和土地使用等優惠政策。這個辦法其實在南河省、川省等人口大省早就有人幹了,我們這兒是後知後覺,不過還不算晚。”
楊誌新已經決定,一定要把這個弄成,韓楓的對,那麼多的漢子在家種地不是白瞎了嗎,農閑的時候還賭錢生事不幹正經的!
“那,第二個呢?”
“第二個,和我二大爺的首農綠色農業公司有關係。在現在一千畝的基礎上,每年發展一千到三千畝大棚。同時在能推廣果樹種植的地區試種蘋果、枸杞、沙棘、榆木等各種經濟樹種。這個就和您的礦山項目有衝突了,到底是挖土還是種樹,你定。”
“種果?也是一個辦法——可是真能賣出錢嗎?這個,北方貧水又隻有一季,怕是老百姓……”
“選個地區試一試吧。我的消息的,現在很多北方的山區還沒有大麵積的種樹,西江省那邊兒的南方水果賣的很好,而台灣這樣的經濟發達區,農果業也非常不錯的,你這盤子裏的香蕉就是那邊進口來的,而我想我們這裏的山區和日本的富士山差不多日照條件好,隻要水土跟得上,可以引進個大皮紅的富士,這個,就要定下決心和首農合作,一旦想搞起來,就是千萬級別的投資,而政府在這方麵一定得給投資人和老百姓保好駕,五年內能有所產出就不錯了一旦引種失誤也許會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