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道佛妖魔,修為五階大成,感悟天道規則,體內元力量變趨於質變,修道者元力化仙力,修佛者元力化佛力,修妖者化妖力,修魔者化魔力,行將成為上界一員,天怒其逆,降下內外二劫,壞其修行。根據渡劫者屬脈分有金、木、水、火、土、風、雷,電劫之後,心魔來襲。外劫可見,內劫難防,成了萬幸,敗了萬滅。成功,成就地仙之軀,隻等飛升紫極天闕,從此身脫輪回,逍遙天地間,不說萬劫不滅,卻已能長生。失敗,灰飛煙滅,徹底消失在天地間,鬼都難做成。正應了那句俗語:高風險對應著高收益;反過來:高收益對應著高風險。縱是如此,千萬年來,千萬之人,趨之若鶩。
天空萬裏無雲,煦日高照,山風吹拂,鳥語花香,倒是個極好的天氣。大茅峰之巔,茅山派禁地九霄萬福宮之中,一眾長老弟子卻皆無心於此。
九霄宮坐北麵南 , 宮內主有藏經、聖師二樓閣,太元、高真、二聖、靈官、龍王五殿堂,毓祥、繞秀、恰雲、種壁、禮真、儀鵠六道院,左右兩側道舍、客堂等建築百餘楹。前有廣場,東西各建山門一座,入宮首為靈官殿,過藏經樓沿級而上為主樓太元寶殿,殿後有台曰飛升,台後為二聖殿,白鶴廳、養真仙館、迎旭道院、花廳、儀鵠道院、道舍、齋堂等建築分列左右,均依山借勢,層層而上,整個宮觀雄偉壯觀,金碧輝煌。
蔚藍的天空突兀地聚起一朵白雲,看似美麗,一股磅礴的威壓卻從中透出。打坐的眾人眉頭皆是一揚,眼中透出一股興奮。
直到午後,兩道身影漸漸走出,來到宮前廣場。左側那人正是智光和尚,在他身旁,立著一位清臒老者,麵容古樸,衣著整潔,隻是,無論是茅山掌教長老,還是眾弟子,明明看見此人,卻如何也感受不到。平添一股莫測之氣。
司馬掌教一馬當先,攜眾長老躬身參拜,茅山弟子見狀,雖然不識,也紛紛拜倒。隻有獨孤離、小龍靈以及死靈大漢突兀地站著,哦,還有一人,司馬掌教的寶貝閨女。
且看司馬寧靜嘻嘻一笑,躍身至老者身旁,拉著老者手臂,狀似十分親密。老者身份尊崇,卻對司馬寧靜極為喜愛,仔細看了看司馬寧靜,有些欣喜道:“不錯不錯,才數年功夫,元嬰根基已穩,比你兄長隻略遜一籌,好!……行了,別晃了,這東西不要多吃,境界沒到,白白糟蹋。”嘴上如是說著,手上卻取出一個晶瑩葫蘆,塞給司馬寧靜。司馬寧靜燦爛一笑,“還是師祖疼我!”將葫蘆收起,得意地朝掌教老爹和一眾長老努了努嘴。
身旁的智光和尚對著老者挑了挑眉頭,老者點點頭,目光看向司馬掌教。司馬掌教會意,領著眾人後退千丈。
智光低宣了一聲佛號,一直壓抑的氣勢猛然勃發,天地無風,草木自動,天際突然湧現無數雲層,如被颶風狂吹,從空中快速湧過,映在山嵐地麵陰影疾移,唯有當空那朵白雲巋然不動,在發現目標之後急速地聚大。
幾乎同時,無數神念破空探至,老者冷聲一哼,鼻孔中鑽出兩道白色流光,射入天空,泛起一圈漣漪,神念紛紛退去。
極動之後突然極靜,風雲俱止,空中壓抑之感越發強烈,獨孤離等俱是臉色發白。霹靂一聲震天響,驚得眾人心肉跳。
智光和尚幼小身軀離地三尺,雙膝當空盤坐,木魚浮在胸前,榔頭輕敲,聲若呢喃,“我曹眾生,從無始際,汨溺於生死海中,頭出頭沒,靡有出期,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門大乘《金剛般若》念聲起,智光和尚身上漸漸浮起一層淡淡金光。經聲遠遠傳誦,如老僧梵唱,直逼重霄,空中白雲如受刺激,沸騰不止。
“哧啦”,空中那朵白雲爆發出一道刺目閃電,正中智光和尚。智光和尚身上金光盛極蕩漾,好似泥鰍般將閃電卸去。渡劫開始。
一擊未果,雙方若是相互試探,劫雲一吞一吐,一道火柱從天而將,將智光完全掩蓋。眾人皆看不真切,卻能聽到始終淡定如一的經頌從中傳出。
半個時辰後,火柱退回劫雲之中。
兩擊無功,劫雲似被觸怒,瘋狂運轉,降下無數狂雷,一時間電蛇亂舞,智光和尚如風中浮萍,身形搖曳,可每次都在差之毫厘間,將電蛇堪堪避過,看似驚險,實無大礙。此般情形整整一刻鍾,劫雲似也累了,漸歸平靜。隻是,雲層似乎比剛才低了些,醞釀良久,而後吐出一個白色光團。
獨孤離清晰地看到眼前老者眉頭聳動,臉帶吃驚顏色,卻未感受到自己左手微微一熱,閃過一絲青光。那團白光不過嬰兒拳頭大小,緩緩降下,無聲無息。智光和尚仍是狀若癡呆,隻是身上金光悄然亮了起來。光團降至一半,突然加速,帶著破空聲,朝智光頭頂衝去。智光和尚誦聲由慢到快,漸漸急促。身上金光暴起,竟欲與之正麵相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