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他給她的感覺也是如此——沒有獨立的針孔攝像機什麼的,在她封住攝像頭後,他就隻能用聽的來接收消息了。
*你的意思是?*沈欽狡猾地沒給出準確答案。
*如果你可以看到,就會注意到她在谘詢末尾打開手機的時候,查看了微信朋友圈……從我的角度可以看到,嘉伯發了一條抱怨感冒的朋友圈。*劉瑕說,*——其實就這麼簡單,錢小姐以前說過,嘉伯感冒了喜歡喝點滋補的雞湯,她住處附近的超市停車不方便,所以她會在樓下的超市買好。她對價格不敏[gǎn],為了給嘉伯媽媽留下更深刻印象,她會選最貴的牌子,並且用超市給的原袋裝感冒藥送去,故意‘忘記’把小票拿出來——唔,如果你要同情嘉伯的話,現在是可以開始同情了,不論他做了什麼,從常理上來說,一個感冒病人確實也不該承受這個。*
*……*沈欽難得地發了一串省略號,不知是對劉瑕的推理能力,還是對錢小姐的執著。
*至於錢小姐一直來谘詢,但行為模式從未改變,原因就更簡單了,對自己的跟蹤行為,理智的一半確實認識到這其中的不對,她知道自己應該去改變,但感性的另一半,我不得不說,她也有些樂在其中。潛意識裏,一部分的她並不想要擺脫這樣的狀態,一周一千元錢,更多的是對自己做出的交代,就像是沒毅力減肥的白領,花錢辦下健身房卡的那一刻,儼然就瘦了幾斤,罪惡感大大減輕,至於到底最後體重數字怎麼樣,那又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這也是她轉到我這裏的原因——錢小姐這樣的谘詢客戶,對很多心理谘詢師來說是個難題。*
*為什麼是難題?因為她其實並不想改變?但如果她不想改變的話,這不是反倒簡單了嗎?陪著說一小時話就能拿錢——起碼我看你剛才就是這麼做的,難怪在美國,人人都說心理谘詢師是醫生裏最賺錢的職業。*
*因為她有改變的意願,但又含含糊糊、搖擺反複。如果你把心理疾病比成闌尾炎,有些病人一來就簽了手術同意書,病程進展得就很順利,而有些病人擺明車馬拒絕手術,隻是來開止痛藥,這種你也能應付,像錢小姐這樣,上了手術台,肚皮都劃開了又叫停的病人,會讓一些主刀醫生很挫敗,而這種挫敗會投射到心理谘詢師的行為裏,造成錢小姐的壓力,這是一種惡性的互動,在我之前,她換了好幾個谘詢師。*劉瑕唇邊浮起含糊的微笑,*沈先生,你會發現,陪著說話也是需要技巧的。*
*為什麼你的挫敗不會體現到行為裏?*
*因為我不會感到挫敗。*
*??為什麼?*
劉瑕的手指在鍵盤上頓了幾秒,她慢慢拿起筆:過分敏銳……對谘詢師有旺盛的興趣……和他對話要小心。
*因為我知道錢小姐想要什麼,所以我隻需要滿足她就好了。*她鍵入回答,*因為我是本城最好的心理谘詢師,沈先生,我記得這是你的原話。*
因為書寫,她的反應間中有些遲鈍,但這並未引起沈欽的警覺,看來他對這個案例確實很投入,就像是他對孫女士的案例一樣,多少都是投射了自身經曆。*但這不就等於是心理鴉片?你根本沒在幫她解決問題。*
*因為她並不想解決問題,沈先生,心理谘詢師就像是一麵鏡子,當你為了解決問題來時,我會給你最好的手術,如果你隻想要舒服一點,我也可以給你開出最強效的止痛片。*劉瑕說,*錢小姐的問題好解決嗎?好解決,隻要她想要解決。不管怎麼說,這種網絡監視都不是疑難雜症,如果你是在擔心自己的話,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一點:隻要你配合,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