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段(2 / 3)

“爹爹的身體,隻怕也經不起勞累呢。”現在,反而是她們娘兒倆替華頊擔憂了。

方氏勉強笑了一下道:“紅玉丫頭心細體貼,我已著她跟緊了你爹爹,又把庫中的一枝五百年老山參交她帶在身邊,煮人參茶替你爹爹補元氣,想來應無大礙,畢竟隻是去府衙議事,並不是修築河堤時那樣,整日風吹日曬,勞力勞神。”

華灼想了想,又道:“娘,道安叔父與華閭堂兄都是極有才幹的人,自修築河堤之後,他們便返回家中,閉門不出,專心攻讀,眼下爹爹身子不好,不如再請他們出來幫著爹爹。”

“這……不大好吧?”

方氏有些猶豫,華道安父子雖然投靠了榮安堂,但是畢竟不是賣身,他們都慢有大誌向的人,先前修築河堤時,願意過來幫忙,主要還是他們初來乍到,與榮安堂之間互相不了解,所以需要有這麼一個接觸的機會,如今榮安堂已經正式接納了他們,而華頊也明確表示,支持他們參加下一場秋闈,眼下人家父子都在閉站苦讀,這時候再把他們請出來,恐怕不大合適。

“怎麼不好?道安叔父與華閭堂兄是注定要走仕途的,為官者,豈是光讀書就能當得好的,如今正是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一下官場的時候,別的讀書人求都求不來的好機會,他們豈能往外推。再者,他們父子隻顧讀書,不事生產,家中事全靠宜人姐姐一人獨撐,前些時候我問過宜人姐姐,平日也隻她替人做些繡活兒,才有一點進項,眼下吃用的銀子,還是咱們家給的那得筆安家費,入不敷出,能支撐多久。

讓他們暫時給爹爹當個幕僚師父的,也是一個進項不是。”

華灼振振有辭,其實說來說去,她還是舍不得讓父親太勞累,華華道安父子都不是那種隻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當年投靠十五姑太太的時候,也跟在泰姑老爺手下做過事,對官場上的一些門道,那是門清的,要心機有心機,要能力有能力,這麼好使的人手,擺在那裏不用豈不是可惜了,有他們幫忙做事,父親能省不少心力呢。

當然,能順便幫華宜人一把,她也是非常樂意的,華宜人骨子裏有傲氣,不肯接受榮安堂的接濟,連華灼付給她的幕僚銀子都不肯收了,認為眼下不是京城中,華灼也不用她幫襯,寧可自己多做點繡活兒補貼家用,隻是她一個女孩子,又是初來淮南府落腳,人生地不熟的,能賺幾個錢。

“這麼一說……倒也有幾分道理,那我派人去請他們來,試著說說看吧。”方氏猶豫一下,終是同意了,別的不說,她心心疼華宜人呢,從小沒了母親,自己一個女孩子竟然還要照顧父兄,多難啊,最難得的是,這女孩子性子也有些倔,倔得討人憐愛。

說是派人去請華道安父子,其實方氏還是先讓人去華頊那裏討了丈夫的同意,這才真的把華道安父子請來。

華道安父子倒是還好說話,方氏委婉地表示出想讓他們出手幫幫華頊時,他們很爽快地應承了。

“四兄拖著病體,尚且一心為民,我父子自幼便稟承聖訓,又豈能沒有濟世為民的心願,四兄但有所差遣,自當全力以赴,不敢推辭。

於是方氏大喜、二話不說,趕緊命人備馬備車,把華道安父子送到了府衙。

隔日華宜人便來了,先是見過了方氏,說了一會兒話後便來尋華灼,笑道:“妹妹的一片心意,我收到了,特地過來謝謝妹妹。”

父兄能賺錢,對華宜人來說,真的是壓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