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2 / 2)

師太往回走幾步,又急轉身體考問:“清影,你跟為師說說,到底明白了什麼,又想做些什麼?”

上官翎走到近前,說道:“師傅同意我下山入世,而且教我主動爭取,別等到後悔莫及的時候。”

誰知,師太竟拿拂塵輕輕打了她一下,說道:“清影,你還是沒徹底聽懂為師的意思,剛才給你講了兩個問題,而你隻答對了一半,竟把前麵的忘了,唉,看起來,你是不會讓我放心自在的。”

上官翎一臉茫然,徹底陷入迷惑,撲棱著水汪汪的大眼睛,顯得很無辜和很困惑。

師太坐回石桌旁,沉默好久才說:“為師的意思是,你的心境從未清靜安詳過,而且還有未盡的孽緣俗事,前有南宮皇後來勸,後有故人來說,已經到了該下山的時候。為師給你講的第一條是眾與寡、得與失的問題,第二條是外因和內在的關係,你的心境越來越亂,已經不適宜待在這裏消極逃避。我與你有緣,日後還會再見,這次下山,不久還會重逢的!”

“師父,恕弟子愚鈍,始終不能徹底參透徹悟這兩個問題,還望給予詳細解答。”

“先說眾與寡的問題,現在你和南宮皇後是處於寡的境地,而你們所說的左氏和李氏是處於眾的境地,敵眾我寡,更加斂收鋒芒,需要時還須忍耐退讓。再說得與失的問題,你下山入世,或許能得君主憐愛,甚至還能重登後位,這就是其中的得,同樣也存在被人暗算甚至陷害,或者飽受議論聲名狼藉,這就是其中的失。得失自在人心,一半在你,一半在君,唯有小心謹慎,處理好眾與寡的問題,才有可能掌握得與失的主動,這就要看你的智慧和度量了。”

上官翎將這番話一一牢記在心上,頻頻點頭致意。

緊接著,師太又說:“再來說說外因和內在的關係。君為水汽,你因他而存因他而亡,眾為風,左右你與君的關係,是外在不可避免的困擾,風勢大小決定你與他關係的親疏,間接左右你的存亡大計。山為結點,是你與君的心結,沒有心結或者及時消解,風再大你也能乘風前行,但若越積越深,隻會被風吹得七零八落。”

上官翎豁然開朗,忙跪地感謝:“多謝師父教誨,弟子將銘記於心。師父一方麵想讓我了結塵事宿怨,另一方麵告誡我不可魯莽或者過於懦弱,必須審時度勢謹慎應對。”

“嗬嗬,再問你一個問題,知道為師因何取‘清影’二字作為你的道號嗎?”師太若有所指地問。

上官翎不明所以,隨口說道:“‘清影’代表孤單和寂寥,而且多顯無助和沉靜,估計師父當時看到我剛上山時的落寞情境應時取下的吧?”

師太冷冷一笑,先是點點頭,隨即又搖了幾下,說道:“你隻說對了一半,其實給你取‘清影’這樣清冷的道號,是想讓你靜下心好好看看自己影子,在我眼裏,許多人都不看自己影子,一睜眼就知道往前看,總想看清別人內外,卻很少看到自己影子,說明白點,就是自省反思的意思。隻有徹底看清自己,懂得揚長避短,才能躲避千災萬難,但很多人不曾想到這一層,總想看出別人身上的弱點或者軟肋,殊不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自知怎能做到知彼,這就是許多人不明不白身首異處卻無法躲避的原因。”

上官翎連連點頭。

“在我看來,你能做到自警自省,但卻惰於看清別人,你守成有餘主動不夠,或許是性格使然不屑於爭來搶去,但你恰恰做錯了,因為你的一再退讓和回避,使得身邊最親近的人接連受到損害甚至麵臨性命之憂。比如,拿陳根說事,原本你和他算是極有緣的人,跟你東奔西跑,守著殘缺身子給你保駕護航,還有南宮皇後,由於你的臨陣脫逃,置他們於危險境地而不顧,可你到現在還看不清目前局勢,如果不是這個原因,為師真打算長留你在庵裏,不管有沒有效用,都想包庇下來,但我不能這般自私,也不能不為你將來設想,所以才破例摻和朝政以及後宮之事。為師本無意給你說這麼多,但卻做不到無動於衷呀!”

“師父,我不明白他們能有什麼危險,難道你盡知朝中和後宮諸事嗎?但我從未見過你下山或者和宮中人來往,這麼說有什麼證據嗎?”

“你這次回去就能弄清緣由了。為師隻給你說到這裏,剩下的謎題還要由你一個個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