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眼見林如海身體漸漸好了,料想無甚事體,越發不堪,常常出去胡鬧三兩日,喝得醉醺醺的回來。
這日又與一個相好的粉頭胡混了幾日,方一身酒氣回了林府,還沒進府,便見自己的小廝撲過來跪下道:“二爺不好了。”賈璉正值酒性,一腳將小廝踢翻道:“混說什麼,你二爺好得很啊!”那小廝連滾帶爬道:“是林姑爺、林姑爺前晚、沒了。”
賈璉聽的一驚,喝的酒頓時化作冷汗都流了出來,人也清醒不少。抬起看時,果見林府大門前已掛了白色番帳,燈籠也用白紙糊了,進出的下人都披了麻衣。頓時罵道:“這麼大的事兒,怎的沒人知會我?”那小廝磕頭道:“前兒林姑爺覺得身上不好,本是要請二爺回來,去了幾撥人都找不到二爺,本想著無甚大事,誰知姑爺竟沒挺過去,於前夜亥時去了。”
賈璉隻恨得跺足,進了靈堂,見堂中挽聯幔帳,燭火祭物都已停當,便拉了下人道:“府裏誰在主事?”那人恭敬回話道:“都是姑娘親自吩咐的。”
賈璉丟下手,又去找黛玉。進了內院,方心下遲疑:當找個人通報才是。便見幾個下人在一處門口排著隊回話,料想是黛玉的處所,不由得移步走近,向內望去。
房內豎著一架屏風,黛玉的聲音從裏麵傳出:“……如此,就這樣罷,一切有勞林伯費心了。”屏風外回話的正是林府的管家林忠,幾代都在林家,最是忠心的。聞言抹淚道:“老奴定會盡心竭力,讓老爺去得風風光光。”
賈璉一聽,頓時心急,這林忠平日裏並不將自己放在眼裏,若是他主事,自己固然得不到好處,光是王夫人暗示自己貪墨林家財產一事,怕也打了水漂。忙走了幾步進了屋子,道:“妹妹年紀輕,怕是沒經過事,不若叫我協理?省的妹妹費心?”
等了一會子,方聽的黛玉的聲音從屏風後頭傳出道:“鏈二哥哥遠道回來,怕是還沒休息好,便不勞煩了,若有不懂得,自會著人向鏈二哥哥請教。”賈璉身上還散著酒氣,聞言老臉一紅,訕訕的退出去了。
第二日便是大殮,院子裏已支起靈棚,拜訪了桌椅,一群和尚道士在院中誦經不休,林如海的棺木放於堂中,黛玉紅著眼跪於靈前,向前來吊唁的客人行禮致謝。
賈璉因幾次插手賬房不成,隻得在前麵招待賓客。便有貼身的小廝上昭兒上前道:“林姑娘的叔伯兄弟們來了。”語氣頗有些幸災樂禍。
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無甚親支嫡派,族中子弟,又終以無用居多,家境每況日下。便幾次來與如海商量,以如海膝下無子之由,望著將子嗣過繼與如海,都被輕輕擋了回去。
雖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本朝對過繼一說卻全憑人願意,林如海又是官身,是以族中並不敢強求。如今林如海去世,林家僅有黛玉一幼女支撐,不免心思活絡起來,便帶著家中子侄上門吊唁。賈璉見多識廣,如何不知?隻是心中有氣,便籠著袖子在一邊閑看,隻待黛玉支撐不住,再施以援手,順便將賬房握在手裏。
這林家的幾位老爺吊唁已畢,便賴在堂上不走,腆著臉向黛玉說起過繼之事,隻道:“說來,兄長也是朝中大員,身後之事卻無嫡子操持,實為不美……”
如海走前早對黛玉交代過此事如何應對,是以黛玉並不慌張,隻默默地向火盆中添紙,也不接話。林家幾個隻當黛玉心動了,俱各歡喜,二老爺便將自己的小兒子拉出,道:“林姐兒看看你兄弟,今兒才八歲,最是聰明懂事的,又好讀書,日後定是個光宗耀祖的。”大老爺哪敢肯於人後,將自己十七歲的庶子拉出來道:“還是年長一些的好,才得照看好這個家。日後侄女出嫁,也好有個背你上轎的兄弟。”
黛玉被紫鵑扶著,緩緩站起哽咽道:“侄女敬著兩位堂伯是長輩,一向以禮相待,卻不知二位為何如此辱我林家門楣,竟在先父靈堂上罔議婚嫁之事?”來往賓客也都側目。
大老爺忙哄道:“賢侄女莫動怒,都是我一時失言了。隻是過繼一事,侄女還需慎重考慮,畢竟年紀大些才壓得住人……”
隻聽黛玉冷冷道:“過繼一事,家父早有定論,‘三年無改父之道’,這句話,堂伯父想也聽過。如今頭七未過,兩位伯父便逼著黛玉違背父命,請恕黛玉難以從命。”
林家兩位老爺本想著黛玉年幼,又麵嫩,當是不敢反駁。哪想到黛玉如此不留情麵,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老爺硬擺了一張笑臉道:“上回我來做客,又談及立嗣之事,已將你父親說的回轉過來了,他竟是同意的,想是侄女還小,未與你說便是了。”
黛玉眼圈一紅道:“父親去世我是守在床邊的,父親親口囑咐我,若有人提及過繼之事,萬萬不可應承下來,我身邊的丫頭嬤嬤們都可作證。”
二老爺冷笑道:“小女兒家的空口白牙的胡唚什麼?丫頭作證也是信得的?除此之外可有旁人為證?”
賈璉方要去阻止賣好,便聽一道威嚴的聲音從門外傳進來:“本官的話,可當的信?”抬頭看去,卻是新上任的揚州鹽政甄大人。連忙行禮問安。鹽政本是正二品官職,又是皇帝親近之人,在場之人均紛紛請安問好。那甄士隱也不理,隻虛扶黛玉道:“賢侄女請起身。”黛玉上前點了香,交與紫鵑,紫鵑又上前遞與士隱手中,那士隱方拜祭了。又回過身道:“我自來揚州,與林大人一見如故,結為至交,林大人去前,特囑托於我,唯恐幼女受人欺淩,”眼睛便向林家兄弟掃了過去,那兩人忙低下頭。甄士隱又道:“林大人又有手書一封在此,作為身後之事的憑證,請在座選出幾位德高望重之人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