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大膽的建議!
書院與書有著密不可分的緊密聯係。
“院者,垣也”。隨著紙張的大量使用和印刷術的發展,書籍越來越多,必須建造較大的院子來安置藏書,以方便讀書人,於是就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書院。
燕地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漸趨強盛,士子們有了就學讀書的要求。可是燕地本是親王的封地,若是也大肆地開辦書院,隻怕是會有著招賢納士之嫌,引起太子的不安。
而沐心暖所提出來的分開來建,便等於是將一隻整個兒的烤乳豬,拆散了來賣,改成了有醬豬蹄兒、豬頭肉、五花肉等等。
如此一來,也就不會讓上頭的人感覺到不安了。
為了讓更多的士子們可以博覽群書,沐心暖建議他就在學堂的聚集地,建造一座稍大的藏書樓,如此,諸多的學堂,以藏書樓為中心,建造出一個書香氣氛濃鬱的學子聚集地,效果反倒是比建造一個單獨的書院,更好。
沐心暖的提議,自然是得到了端木初澤的大力肯定,同時,更是認定了沐心暖就是他的福星,當即也顧不得許多,將她也帶到了議政院,由她來親自為劉先生等人解說這一想法。
按照端木初澤的計劃,總共是要征占百餘畝的用地。如此,就等於是要將燕州再往東推進十裏,方可能用。
因為那邊的土地原本也就不是什麼收成好的耕地,再則地質也還不錯,所以比較適合用以修建學堂。
他們初步的計劃,是修建八所學堂。
其中兩所為專門為十歲之齡以下的孩童所設,三所為十五歲之齡以下,另外三所,則是在十五歲之上的學子,方可進入。
之所以按年齡劃分,那是因為端木初澤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設置了不同的課程。
年齡越大,所學的東西知識麵兒就越為廣泛,涉及到的種類也會更多一些。同時,在十到十五歲之間年齡段的學子們,都是開設了騎射、馬術等課程,當然,這一部分,是可以選擇性地學習。
沐心暖根據端木初澤的構想,再在這裏麵加了兩條商業街道。
主要是經營一些文房四寶類的東西,再就是飯莊、茶莊以及棋館等等。
但凡是跟文人墨客沾上邊兒的,都可以在這裏經營謀生。
有了沐心暖所加進來的這兩條街道,這個一開始被端木初澤所構思的書院,就等於是完全地活了起來!
劉先生等人對沐心暖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是真沒有想到,王妃不僅僅是精通音律,詩詞歌詞賦,原來於這等國計民生的大事上,亦是有著如此驚人的膽識和魄力。
“王爺,王妃,您二位的建議,微臣等不得不說,當真是極好的。隻是,我們現在最短缺的,就是銀子了。”
劉先生話一說完,一旁的徐海臉色就暗了下來,“是呀,如此浩大的工程,沒有銀子,是說什麼也不行的。咱們前期的銀子基本上都投在了長樂坊那邊兒,這裏的話,隻怕一時半會兒,籌備不到多少銀子了。”
沐心暖看了幾人一眼,笑道,“不止是這些銀子呢。按照王爺的意思,這兩所專收十齡童以下的學堂,可是不收任何的束修的。而請來的先生,這月俸也是要由官府來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