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
別裏科夫走後,丁乙先是趕緊兩、三口吸掉那盒還溫熱的半凝狀“營養湯”——那味道讓對食物的記憶還處於中華美食標準的丁乙有種吃軟泥漿糊的感覺——然後抓起筆形終端,就剛才別裏科夫談及的內容,專門搜索了相關資料瀏覽了起來。
盡管不想參合別人的什麼大計劃,但丁乙更不想自己一無所知的主動鑽進別人的陷阱裏去,冰凍實驗可能是有傷到了他的腦細胞,但隻是小部分記憶受到影響,對於一些事情的分析判斷上,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按照聯邦的官方說法,太陽係聯邦自從人類踏足星空,成功殖民火星時,就出現了雛形,那個時候的人類,在母星上還存在有多個不同勢力政權,但在母星難以再讓人類繼續居住,所有人都往火星遷移後,所有勢力同意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政府,自此,太陽係聯邦就在這個基礎上逐漸成型,並開始對整個太陽係內可殖民星球——不管大小,不管環境——進行殖民行動。
直到兩百多年後,人類在太陽係外環區域,也就是柯伊伯帶範圍中,發現了一座被他們後來命名為星門的太空環狀人造物體,但這個直徑達到六千公裏巨大的人造物體,並不是人類製造的,也不是所謂黃金時代的人類製造,不被當時人類雷達設備遠程發現,隻能被人直接以肉眼方式觀察到。
從上麵發現的一些可能是文字的內容來看,可能是人類之外的文明建造,隻是這座巨大的太空人造物體在被人類發現時,是處於一種關閉的狀態,沒有一絲建造者存在的蹤跡,任憑當時的科學家們如何檢查,都找不到一絲製造這扇星門的文明存在的痕跡——他們隻能暫時分析出這座星門存在時間超過十萬個母星標準年。
當時的人類科學家們還是相當務實的,在無法尋找到製造者們的痕跡後,他們很幹脆的開始對整個星門進行了各種研究,甚至在發現整座建築物還保存完整可以正常運行後,還為整座巨環提供了足夠的能源後啟動了這座異族造物。這個時期人類已經初步掌握了核聚變技術,所以為星門準備了一百二十座當時所能製造最大型號的反應堆進行供能
——之所以要準備一百二十座,是因為當時的研究人員計算後認為,啟動那個異族太空設施最低能量需求就得要那麼多個,不是不能準備更多座反應堆供能,隻是研究人員也曾擔心會出現什麼不好的後果從而不敢為整個設施提供更多能源。
獲得了足夠的能源供應,這座別人所製造的巨大結構體,撕裂了空間,開啟了一個巨大的空間隧道,在震驚了當時的那些科學家們後,為人類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一些具備相當多冒險精神的科學家,在留下遺書後,搭乘飛船通過了那扇“大門”,花費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來到了另一個恒星係,另一個擁有著更加豐富資源的星係,就此,人類才真正踏上了星際時代。
盡管在這個新星係也沒有發現製造星門的異族存在跡象,但已經踏出這一步的人類不可能就止停下腳步,他們在逆向研究了整座星門係統後——空間隧道的另一頭,也有一座星門存在,第一艘穿過隧道的人類飛船便是從這裏飛出,之後人類科學家們也發現,他們為其中一座星門提供能源的同時,另一座星門也會得到能源供應——他們研發出了人類自己的星門技術。
整個星門科技簡單說來,就是強行以巨大的能量衝擊空間,打開一個蟲洞,當然這個時候的蟲洞並不太穩定,需要以打開它時的巨量能源持續輸出進行維持,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在打開的這個蟲洞節點位置修築星門設施以穩定這個通道,然後通過這個通道,運輸船將材料運送蟲洞的另一端,在另一開口處修築好同樣的設施後,這個星門才會最終穩定,之後維持通道所需要的能量才會減少。
人類很幸運,在自己還沒有獲得跨星係航行技術時,就在自己的地盤上發現了一座現成的星門設施,啟動這座存在時期超過十萬年的設施,獲得了相關的技術,而不需要自己從頭開始研究一應科技,這也是為何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裏,人類的勢力範圍瘋狂擴張到半徑三千光年。
在這一過程中,除了人類自己建造了部分星門外,還發現了更多的異族星門,減少了更多擴張時間上的消耗。那些異族製造的,早就存在多年的古代星門全都連通著一個個擁有生態星球的星係,且不管那些星係適不適合人類定居,但至少適合生命的誕生。而人類自己的製造的星門,是古代星門所沒有連通的星係,那些人類自己找到的星係,就沒有生態星球存在,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具備生命誕生的世界,在找到這樣的星係後,人類一般也隻將那些星係當成純粹的礦產星係使用,而不是殖民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