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
之後軍方確實沒有繼續采購戰術巡航艦,可已經建造好卻沒有到退役時間的戰術巡航艦,卻不便提前退役,畢竟也是花了那麼多錢建造的,因此便有了改裝計劃,將用處已經不大的戰術巡航艦改造成有其他功能的星艦。
“輔助航母”,就是其中一項改裝計劃。
畢竟戰術巡航艦體型巨大,有著老式戰列艦級別的艦體大小,有足夠設計空間來支撐進行大規模改裝。因此將其改裝成一艘能搭載大量艦載機的小型攻擊母艦,就成了其中一項重要選擇。
“輔助航母”,丁乙同樣了解過,不隻是在網上,之前喬伊在對他進行相關知識教學的時候,也曾提到過這種數量稀少的特殊艦種——畢竟是由數量同樣不算多的戰術巡航艦改造而來,聯邦軍方之後又沒有建造新的輔助航母,所以數量不多。
這種改造是基於地方小規模艦隊戰機運作能力低下而出現,為了提高小型艦隊的戰鬥能力和遠距離偵察能力,人類基本上所有星艦,不管是大型的無畏艦、戰列艦這類主力艦,還是普通的護航艦、巡邏艦,都具備一定艦載機搭載與維護能力,區別隻是艦載機搭載數量而已。
但這些星艦,主要作戰手段,還是靠艦載主武器進行戰鬥,艦載機更多隻是起到輔助作用,真正算得上是航母的,還是攻擊母艦這種艦隊核心戰艦,其他星艦除非是大量集中使用,艦載機才能形成足夠的戰鬥力,足以突破敵方艦隊近防火力網。
但是普通的小型艦隊,像戰鬥大隊這些隻有二十艘左右星艦,其中大半還隻是小型艦艇的小部隊,艦載機的作用隻能說是聊勝於無。如果隻是在安全地區巡邏,這點戰鬥力也足夠用了,但在邊境地帶,尤其是人類已經掌握超空間跳躍技術的前提下,除非是分艦隊規模的巡邏隊,否則一旦遇上其他人類勢力的大艦隊,區區二十來艘星艦的巡邏隊怎麼可能對付得了?
但聯邦領土過大,不可能把每支巡邏隊都增強到分艦隊規模。想要加強小規模艦隊的實力,又不想多花錢,那就隻能在單艦能力提升上想辦法了。
普通星艦提升戰鬥力,花費也不小,而且在科技增幅不大的情況下,小型艦提升的幅度也不高,但如果隻是給小艦隊多增加一艘特殊戰艦,反而能提高艦隊的生存能力。
輔助航母,雖有老式戰列艦的體型,但並不是戰列艦,不占戰列艦或巡航艦編製,也沒有攻擊母艦的巨大運行成本,其高速航行能力,能輕易跟上那些小型艦,龐大的載機量,也能在艦隊周圍構成一個巨大的偵察網,完全不用擔心艦隊會受到突襲。
就算不加強給那些戰鬥大隊,將輔助航母補充給分艦隊甚至主力艦隊,也能令整支艦隊的戰機運作能力翻上幾倍,所以當初輔助航母剛出現的時候,讓很多邊境艦隊指揮官愛不釋手,甚至有人提出幹脆直接發展出支援航母這種新艦型得了。
隻是後來隨著服役的攻擊母艦不斷增多,每支主力艦隊,甚至少數分艦隊能分上一艘後,載機量不如攻擊母艦,自身火力也不及攻擊母艦的輔助航母的地位就不斷下降,大部分隻能退居二線,少量被直接退役。和戰列艦一樣,這種由戰術巡航艦改造而來的輔助航母同樣不會賣給民間使用,沒能進軍事博物館的輔助航母,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拆解廠。
但是現在,喬伊找來了一艘輔助航母做為計劃行動飛船,讓丁乙不得不再次驚歎她或者紅星工業身後的關係到底有多硬,居然能弄來一艘民間不被允許擁有的主力星艦。
“因為戰術巡航艦本來就是紅星工業設計出來的啊。”聽到丁乙的疑問,喬伊如此回答道,“這是用最後一艘戰術巡航艦改裝的。當初軍方放棄戰術巡航艦方案打算將它們改造成輔助航母的時候,這艘船正在船台上進行建造,所以進行改造時比其他已經服役的戰術巡航艦更加的徹底,但改造完成後剛服役沒多少年,甚至還在船廠保質期內,軍方就開始逐步淘汰輔助航母,並且不打算定購新的,因此紅星工業當時的負責人就幹脆趁這艘最新的輔助航母回船廠維護的機會,把船留了下來。原本隻是想將它暫時當成紅星工業的武裝貨船使用,畢竟為了能大量搭載艦載機,它的內部容納空間極為龐大,等到舊到不能用後,再送它去公司自己的紀念館去,做為紅星工業曾經一項作品保存。但是我們現在需要一艘速度夠快,還能搭載最新型小型超空間裝置,自身還要具備不俗的戰鬥能力,他們找來找去,就找到這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