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當快舟號脫離超空間,在運輸艦隊身旁跳出時,艦內立刻閃起了各種被火控雷達鎖定後的警報聲,那四艘重型護航艦似乎並不清楚使用超空間跳躍的是誰——當然這也和快舟號沒有事前告知他們行動方式有關——在發現有星艦在身旁完成跳出時,他們隻能將武器對準跳出點。

那九艘運輸船上隻有少量點防炮做為自衛武裝,麵對正規戰艦突襲時,四艘重型護航艦並不能確定自己能保護好它們。

好在大家的敵我識別信號接發器還是在正常運行,在收到了快舟號的識別信號後,那些護航艦這才解除了雷達鎖定,等著快舟號加入到船隊當中。

在與四名護航艦艦長視頻會麵後,盧內斯議員自然而然的接過了整個船隊的指揮權,而他在此之後當然也是將指揮權“下放”給了科本艦長,由這位經驗豐富的退役上校來指揮整個船隊的行動。

按照預先的想法,科本艦長指揮著船隊飛向一處空曠區域。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會比較容易不被隱形戰艦偷襲得手。

當然就算是這樣,也不能保證運輸船隊絕對安全,畢竟那些運輸船不管是自衛火力,還是探查能力都很差,那四艘重型護航艦在這方麵也好不到哪兒去,整個船隊基本上全靠快舟號提供情報偵察能力,這也是科本艦長急急忙忙要以短距離超空間跳躍跑快速與船隊彙合的原因。

“我拿到哈維爾上校座艦燎原號的數據資料,艦長。”與運輸船隊彙合,科本艦長通過盧內斯議員的身份,立刻向他們索取了哈維爾上校手上那艘戰術巡航艦的信息,做為同類艦種,他需要知道燎原號的相關性能,來判斷哈維爾接下來可能會進行的戰術計劃,以及可能遭遇到的敵方針對性戰術。

“不是輔助航母的改裝啊。”看了一眼資料,科本便歎了口氣,戰術巡航艦這一艦種會消失,就是因為其有些雞肋的戰術定位,戰鬥力比攻擊巡航艦強,但又弱於戰列艦,這種設計原本目的就是讓這樣的戰艦能壓製其他普通巡航艦,而戰列艦又不容易追上戰術巡航艦,就像它們的前身一樣。

然而在太空中,這種參考行星水麵作戰方式的設計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適合戰場,戰列艦相比戰術巡航艦也隻是在加速性上不足,一旦有足夠的加速距離,戰列艦照樣有追上戰術巡航艦上的可能,至於說戰術巡航艦壓製其他普通巡航艦的原始設計目標,也因為那些普通巡航艦在戰鬥中的生存能力並不是戰術巡航艦能短時間內輕易摧毀,而成為某種笑話——麵對戰術巡航艦的火力時,就算普通巡航艦吃不了幾炮,但在三維作戰空間環境下,普通巡航艦也有著更多空間和時間來機動躲避那些致命打擊。

因此,在發現戰術巡航艦並不太令人滿意後,軍方就有了放棄這一類型戰艦的想法,隻不過已經服役的戰艦,又不可能馬上全部退役——正常情況下,隻要不是性能過於落後,星艦服役時間都會百年起步——軍方便打算對這些大於常規巡航艦,又小於戰列艦的太空戰艦進行升級改裝。

輔助航母自然隻是戰術巡航艦多種改裝橫版中的一種而已,隻不過相比其他改裝計劃,輔助航母的實用價值更高而已,但也有不服氣的戰術巡航艦設計師,不願意讓自己設計出來的戰鬥艦,變成主要放飛戰機遠程打擊目標的輔助艦隻——聯邦所有軍用戰鬥艦,基本上都具備起降太空戰機的能力,區別是多少和放收效率——於是那些設計師提出的改裝方案,就是進一步提高戰術巡航艦的火力,以讓這種戰艦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輕型戰列艦或者說高速戰列艦。

哈維爾上校指揮的燎原號,便是這種改裝方案下的產物。

出於改裝便利上的考慮,燎原號這類戰術巡航艦的改裝方案上,為戰艦加裝了更多主炮、導彈陣列、點防炮,裝甲也提升不少,讓它在戰鬥力上更能力壓普通巡航艦的同時,卻將原本還算出眾的加速性能硬生生給降低到戰列艦水平,而正麵交戰也依舊打不過戰列艦,因此進行了這類改裝方案的戰術巡航,比改裝成輔助航母的同類艦種更早一步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