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殖民地戰鬥機部隊在數量上比聯邦艦隊搭載的無人機隊要多得多,不過聯邦艦隊一水的巡航艦在火力上,尤其是近防火力上,配合著他們的先進無人機,很好的彌補了這點不足。

殖民地戰鬥機部隊雖然因為一時的突然襲擊衝入了聯邦艦隊內部,但很快就被聯邦艦隊趕出了艦隊防空圈,隻能配合著殘存的殖民地防衛艦隊戰艦牽製聯邦艦隊。

這一點,丁乙自然已經看不到了,虎爪號在他們搭乘的運輸機進入機庫後,就立刻啟動主引擎,在友艦火力掩護下,向著戰場外方向加速飛去。

殖民地防衛艦隊試圖阻攔虎爪號的離開,但虎爪號是一艘新銳攻擊巡航艦,在火力上甚至超過了快舟號,又豈是他們能阻攔得了的?

以兩次精準的炮擊,將兩艘阻攔他們的防衛艦隊護航艦轟成碎片後,虎爪號便輕鬆突破了殖民地防衛艦隊鬆散的阻攔,揚長而去。

殖民地防衛艦隊攔不住區區一艘的攻擊巡航艦,自然也攔不住一支聯邦艦隊,隻要收回地麵人員,艦隊當然也隨時能跑,虎爪號也隻是優先將重要人員送離交戰區域而已。

另一邊,不同聯邦艦隊想要鎮壓整個殖民地,啟示教國代表團方麵,一等到人員返回,他們的艦隊便頭也不回的向著通往教國領地的星門飛去,看上去是不打算再參合此地事務。

對此,聯邦艦隊倒也沒有擔心太多,畢竟啟示教國的艦隊離開,但聯邦增援艦隊也在趕來,他們隻需要將地麵人員全部撤走後,再去同增援艦隊彙合,虎爪號帶著重要人物先一步離開,也隻是因為科本艦長出於謹慎考慮為防意外而下達的命令。

不過,單艦離去的虎爪號,還是吸引了一些殖民地戰艦的注意,畢竟比起強攻一支陣列完整的艦隊,攻擊一艘落單的星艦還是要更容易一些。

隻可惜殖民地防衛艦隊剩餘的戰艦中,能夠追上虎爪號的卻是極少數,別說那些由商船改裝而來的武裝飛船,就算是那些老舊的退役護航艦,也沒幾艘追得上它。盡管如此,還是有三艘離虎爪號撤離航線較近的殖民地護航艦快速轉向,試圖追上離開的虎爪號。

一開始,虎爪號並沒有在意這區區三艘護航艦,隻是在對方跟了一段距離後發現對方還在尾隨,為了防止對方跟蹤找到虎爪號與聯邦增援艦隊彙合坐標,虎爪號的艦長布雷爾中校最後決定還是先解決掉那三艘護航艦,所以他下令星艦進行一次減速。

攻擊巡航艦在火力上當然遠超過護航艦,護航艦與巡航艦的對抗雖說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畢竟這個時代常規的反艦導彈都是不同當量的核彈,隻不過護航艦唯一取得勝利的可能,便是要在自己重型導彈用盡前,讓導彈突破巡航艦防空火力網命中巡航艦,以及用電磁炮在交火中成功命中巡航艦動力核心這兩種方式——畢竟不管是護航艦還是巡航艦,艦體裝甲都屬於無害通過性設計,都是脆皮——隻是這些辦法,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殖民地防衛艦隊的這三艘護航艦艦長或許是把自己當成護航艦擊毀巡航艦成功案例中那些能力優秀者了,在看到虎爪號進行了一次減速後,並沒有馬上意識到這是攻擊開始,反而再次加速,企圖讓自己提前進入攻擊位置。

成功完成了一次減速的虎爪號,趕在那三艘護航艦再次加速前鎖定了它們,並進行了一次射擊。

作為新銳戰艦,虎爪號並不像它的前輩們那樣,除去少數幾門大口徑電磁炮外,主要攻擊手段就隻剩導彈。虎爪號更像是模仿水麵戰艦那樣,除了導彈發射陣列外,還有著複數的多聯裝主炮群,不隻能發射炮彈,還能直接對導彈進行電磁加速,提高其初速以便更容易突破敵方防空火力網,因此在火力上幾乎能趕上戰列艦的標準。

虎爪號這次主炮開火,隻使用了標準的穿甲彈,借助自己減速而護航艦加速使得雙方相對距離隻有五、六千公裏的機會,十幾發炮彈直接籠罩了三艘護航艦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