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革命需要放棄留學的豪氣。“難酬蹈海”即難酬蹈海之誌的意思。“蹈海”可有兩種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陳天華留學日本,為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毅然投海自殺,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時,出洋尋求真理亦稱“蹈海”。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絕非是簡單說說而已,銘刻在心,永世不忘。我敬這位總理,我也敬我中華曆代總理,大家可以去看看他們都是怎樣的人,每一個,都令人崇敬。
另……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大唐之中華崛起3
人群熙熙攘攘。
三月,春寒猶存。雖說也該是踏青時節,但在這大清早的,本不該有這麼多人聚集起來,可偏生這郊外,人群擁堵,竟是成了一副鬧市場景。
無他,隻因今朝是諸多學校開學的日子,而這城郊,是國民軍事學院的地址,來的人,都是在之前通過了初步考試被錄取的人。
“仲少,你說,我們能學到什麼程度的武功呢?”徐子陵和寇仲把錄取通知書交給門口負責的師兄之後,就領到了宿舍的鑰匙,按照發的那一張學校地圖,提著簡單的行囊往宿舍去。
“還用說!戰神圖錄,長生訣,慈航劍典,天魔策……隻要進了學院,不是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嗎?況且我們兩個資質也不差,到時候,嘿嘿。”寇仲大大咧咧地笑著,這麼說,眼裏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有路過者,聽到這人的豪言壯語,也不嘲弄,倒是頗有興趣地笑笑便作罷。究竟還是少年心性,等他們練武過了幾年之後,自然就會成熟許多。連學戰神圖錄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難道不知道戰神圖錄根本就是無法被傳授,隻有自己去戰神殿體悟學習的嗎?況且,一點基礎都沒有,怎麼進得去戰神殿呐?
沿著地圖,走到廣場,各種雕像樹立在這裏,那是曾經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的人,理應被銘記。
石之軒,武學大家,哲學家,曾策劃分裂突厥帝國。
徐子陵立在一座雕像麵前,盯著上麵的文字,眼中滿是豔羨。他老是聽老師們講這些英豪的故事,但是課本上麵的圖卻毫不清晰,今天見著這雕塑,才是第一次見了這位他心中的偶像。能夠分裂突厥帝國的人,該多厲害啊!
學院裏的雕塑並不是其他地方的什麼神仙的金身塑像一樣標準的樣子,反倒注重寫實,這一座石之軒的雕塑,就是他化名裴矩的時候一副儒生樣子的造型,麵目分明,眼神炯炯,雖是儒生打扮,卻有一派宗師氣度。
“這邊還有祝玉妍的雕塑!”寇仲也在打量著周圍的塑像,眼尖正看見另一個人的雕塑,興奮地喊著徐子陵。
祝玉妍?
那位一手平定了政局的傳奇人物,魔門陰後?
當隋朝倒塌之後,迅速平定局勢,靠著平民階層的支持和魔門之下的私軍,短短數年時間平定天下,創立不可違背的憲法,開辦諸多學院,行慈善的那個人?
徐子陵走過去,上下打量這雕塑,按照這雕像的容貌,祝玉妍之貌可見一斑,而那張臉上堅定無疑的表情和工匠細心雕琢出的那種舍我其誰的風度,才是最引人的。
比起石之軒,這位才是真正的傳奇人物!
“聽說她是學院的名譽院長,開學典禮的時候我們應該可以看見她吧?”徐子陵猜測著。
“但願如此吧。”寇仲嘟噥一句,算是認可了徐子陵的話。
——————
“軍人的忠誠,從來不應該是對於某個家族,某個王朝的。身為軍人,你們應當忠誠,然而卻是忠於國家民族,作一柄握在人民手中的刀,而不是握在統治者手中的刀,這就是我希望你們做到的。”用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語作為了結語。溫璞環視底下一周,在看見坐在人群中的綺麗少女的時候,對她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