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抬頭看去,隻見洛書拽著長繩的一端,嘴裏叼著一根幹草,半蹲在垃圾堆旁邊,嬉皮笑臉地問:“公子,你的馬怎麼往我繩子上麵撞呢?這條繩子我編了一個下午,你看該賠我多少錢?”

對方渾身都是惡臭味,氣得說不出話來,隻能指著洛書,渾身發抖。小皇帝哈哈大笑,對洛書的厚臉皮歎為觀止,把他召進宮。洛書以伶人的身份進宮,無官無職,卻人人敬他三分,隻因為皇上的寵愛。

少年天子表麵風光,實則隻是三大輔臣的傀儡,政事根本輪不到他插手,明明即將及冠,親政還遙遙無期。他把一個伶人寵得無法無天,三大輔臣樂見其成,聖上一輩子沉迷玩樂才最好呢。

關內水患,民不聊生,然而,三大輔臣長年中飽私囊,導致國庫空虛,撥不出錢支援災民。小皇帝提議百官捐錢,三大輔臣相互推諉,誰也不肯出錢。看著他們交上來的區區一百兩,小皇帝大怒,“他們打賞戲子都不止一百兩!”

洛書笑著說:“陛下息怒。”

洛書在天香樓大擺筵席,宴請百官,慶祝自己的生日。作為禦前第一紅人,人人都巴結他,他收禮物收到手軟。轉天的早朝上,戶部尚書上奏:“刑部侍郎捐東珠一百顆,太常寺卿捐筆山硯池一套”

百官麵麵相覷,他們昨天討好洛書的禮物,怎麼成為捐給關內水患了?小皇帝喜笑顏開:“既然各位卿家這麼熱心,不如人人再追加一份?”

散朝後,洛書哭喪著臉:“各位大人,昨天晚上,我正在對賬,數著各位都送了我什麼。皇上剛好走進來,說我收受賄賂是死罪,不僅我是死罪,諸位同樣該拉出午門問斬。我賤命一條,死就死了,可各位都是國之棟梁,不能枉死啊。還好我靈機一動,說這是捐給關內水患的!”

大臣們雖然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卻也沒有懷疑洛書。私下收取賄賂可是掉腦袋的事情,他們不覺得洛書會主動告訴小皇帝。更何況,這麼大一筆錢,洛書傻啊,不自己留著花,全部自願捐給災區?

之後,相似的戲碼,常常上演。每次文武百官,都被洛書坑,在心裏大罵他是豬隊友,又因為皇上寵他,表麵上還要繼續巴結他。

洛書和小皇帝一起,推行新政,智鬥奸臣,平反冤情,推進科舉製,從寒門選拔真正的人才入仕,而不是由門閥把持朝綱。小皇帝提拔寒門貴子,一路高歌猛進,整個國家也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與此同時,一條十年前的鹽稅案被翻出,涉及到貪墨數額高達數千萬兩,消失的錢的流向至今未明。在那場鹽稅案中,成為替罪羊的,是時任揚州知府陳三立。引起小皇帝注意的是,洛書對這樁舊案太過上心。

隨著調查的推進,鹽稅案有了重大進展,背後隱隱透出前朝的影子。他們想要謀逆,光複舊國!一條條證據,更是指向洛書,對於這個一路並肩作戰的夥伴,小皇帝第一次產生懷疑。

最後一個鏡頭,是在金鑾殿內,色調壓抑,宮燈閃爍。小皇帝坐在龍椅上,洛書跪在台階下,他把一遝奏折扔到地上:“洛書,這些全是上奏,勸朕治你罪的折子,說朕寵信小人,以致宦官當政,說你巧言令色,是國之蛀蟲。這些朕都不在意,朕隻問你,你和鹽稅案到底有什麼關係?”從前洛書的優點,在這時全部成了缺點。

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