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同學們有什麼活動,可以讓她們給你打電話,或是來家裏找都行了。”
秦昭昭的臉頓時紅了。原來父母最終決定翻修老屋還有這方麵的原因。還因此特意申請電話安裝,都是因為她的虛榮心。一張臉火辣辣地燒起來,直燒紅到耳朵根。
這次老屋翻新秦爸爸專程記了一筆帳,帳目上清清楚楚地記錄了總金額支出為八千九百四十六塊七毛錢。是迄今為止,他近五十年的人生中一筆支出最大的錢。
23
秦昭昭家的老屋翻新後,她頭一個邀請來玩的朋友當然是譚曉燕。譚曉燕也很喜歡她的“新家”,這裏那裏到處看,看完嘖嘖稱歎樣樣都好。
“你就別老誇我家好了,你家的新房到時候裝修出來肯定比我家好上十倍都不止。”
譚曉燕家去年參加了紅機廠的集資建房,準備住新樓房了。是她堅持要父母參與集資建房的,因為筒子樓實在是住膩了,擁護狹窄吵鬧都罷了,最是那口棺材為眼中釘。她說再跟這口棺材繼續朝夕為鄰她都要瘋了。
譚媽媽簡直是割肉般拿出四萬塊錢交去了廠裏的集資建房處。整日的風裏來雨裏去起早摸黑擺小攤賺到的辛苦錢,她老擔心有個什麼閃失。而集建處的那幫家夥在選擇建築商材料商等方麵也確實有些不幹不淨,從中撈取了不少回扣好處。社會上這種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撈得到算本事,不撈白不撈,誰會把送上門的錢推出去呢?於是錢雖然花了好幾萬,房子卻有這方麵那方麵的種種問題。就說整幢樓統一安裝的門窗吧,價格一點不便宜質量卻隻能算是一般,一目了然的有貓膩。帳目又遲遲公布不出來,集資戶們群情激憤地嚷嚷著要去市裏告。
集建辦的頭頭們卻處亂不驚,安之若素:“歡迎群眾監督舉報,但舉報請一定要在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進行,否則也會不受理的。”
上哪找真憑實據呀,他們這幫家夥都是老江湖了,撈一點油水會傻得讓人捏住把柄嗎?集資戶們再怎麼罵罵咧咧也無可奈何,隻能忍氣吞聲拿了鑰匙各自入戶準備搞裝修。
不過譚曉燕家不打算那麼快搞裝修,一來是買房幾乎把家底都掏空了,暫時沒有搞裝修的錢;二來新樓房據說曬過一個三伏天曬透了再搞裝修更好。所以先緩一緩,等下半年再裝修新屋,年前搬進去,也能趕上住新房過新年。
譚曉燕雖然很想快點住新房子,但目前隻能這樣安排著。總體來說她還是滿意了:“明年就是二十一世紀了,能住在新房迎接新世紀的到來,挺好。”
是呀,二十世紀已經走到了1999年的尾聲,二十一世紀逐漸臨近的腳步聲幾乎能聽得見。秦昭昭想起上小學時,老師曾繪聲繪色地對她們講述二十一世紀將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新世紀,人們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嗎?她滿懷憧憬與期待……
家裏裝了電話後,秦昭昭和班上好幾個同學交換了電話號碼。像於倩葉青龔心潔她們是第一時間告知。周末在家也常會接到她們的電話,或問功課或聊天或相約去哪玩什麼的。
偶爾接過一次男生打來的電話,明亮的男中音在電話那端問龔心潔在家嗎?她有些好笑地告訴他打錯了。
“錯了嗎?我從班長那裏看來的號碼,怎麼會錯了。這不是龔心潔家,你的聲音很耳熟,是哪位同學呀?”
“我是秦昭昭,你是……林森吧?”
話筒那端的人說了那麼多話,秦昭昭已經聽出了是林森的聲音。班上同學的電話號碼班長那兒都有記錄,以備不時之需。他是記在一張座位表的名字上方,龔心潔坐在她前麵,名字也就排在她前麵,可能是林森一時不留神看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