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段(1 / 3)

一年的錢,數目還不小,正可打幾隻黃銅火鍋。對了,還可以再置點產業了,以後再有類似今天這樣用食材製作生化武器的事情,可以悄悄躲到那裏去做,也省得在全家丟人。

她這主意打得極好,打造個幾個黃銅火鍋不算什麼難事,也花不了太多的錢,隻是在京中買房就頗費了一番周折。還是那句話,如果不是急著用錢,誰沒事兒賣京中的房產呢?那可是保值增值的小金山啊。

直到秋去冬來,鄭琰方又打聽到了一處宅子。

————————————————————————————————————————

由於鄭琰的龜毛要求——配套設施要好,原宅要幹淨大方、格局齊整,周圍交通便得、治安有保證。一來二去,花了比上一次宅子還要貴三成的價格才買了一處新宅子。

宅子的原主乃是燕王的“賓客”,這也算是事業編製,不知怎麼的惹了哪位貴人,燕王無奈,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被流放了。不過燕王也夠義氣,倒是送了些盤纏。家裏不太缺錢,當然也就不會降太多的價。

此宅地理位置比上一處還要好些,據牙行的介紹,這裏算是一個中檔社區,住的都是各式的文明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年紀,知識與官職通常是聯係在一起的,這會兒又沒個義務教育,能讀得起書又讀得好書的,多半是有點條件的人。這個聚居區就是這樣的地方。

不錯不錯,哪怕多花了錢,鄭琰也是樂意的,環境好啊!

經過一番手續,向父母又稟了一回,就兌了錢,把宅子給盤了下來。

挑了個太陽好的日子,鄭琰帶上人馬,全副武裝,抱著個手爐子,去收拾她的新地盤。

眼瞅著要到目的地了卻遇到了交通堵塞。兩輛馬車發生了刮蹭事件,好巧不巧的,正堵著坊門(小區大門),正在那兒糾紛著呢。一個街區倒是不止這一個門,無奈這個街區還算不錯,有車一族也不少,後路被其他的車堵上了,沒法掉頭。

時間不等人,鄭琰還想去看過了之後布置一下呢:“還有多遠?”

張大郎在車轅上轉頭道:“進坊門往前二十丈往左一拐就是了。”

“下車,留個人看車,咱們走著去。”

鄭琰抱著手爐子蹬上鞋子就要下車,阿慶苦攔不住,隻得先跳了下來,放凳子,鄭琰踩著凳子下了車。揣著手爐子順著張大郎說的方向走,阿肖搶前兩步開路,婢女仆役圍隨上前,生怕鄭琰被誰給撞了。

二十丈不遠,即使鄭琰穿得像隻毛球,也很快圓潤到了街角。一拐彎兒,迎麵來了一高一矮兩個人,險些與阿肖撞上。

兩邊互相致歉。鄭琰不禁:“咦?”了一聲。這不是那個慘遭蕭令德TX的池小美人麼?這貨長得太好看了,鄭琰不得不記一下。可是,他怎麼會在這裏?

又一想,據顧益純的譜學教育,池家本朝開國時已經式微,隻得了個不高的官兒,倒是清貴。這個社區也算個文化社區,他住這裏倒也相宜。

這樣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祖宅是再不肯賣的。雖然池家真正的祖宅百年前就已經叫人給占了,又曆戰火而被焚毀。這裏畢竟是本朝建立之後所居之處,輕易不會搬離。

池脩之正欲往舅家去看外祖母,街口遇到一堆大大小小的女人,不由皺了皺眉。便是這些婢女,身上所著之物也非凡品,更不要提走在中間的那個茸毛團子了。能穿戴得起這樣的人家,怎麼會沒有車馬?還是在這樣冷的天裏?

一撣眼,發現這團子還挺眼熟。鄭琰這一世的長相真心不壞,第一眼看過就讓人驚豔,雖然過了幾個月,記憶模糊了(想記憶如新也不太可能),可是再看第二眼,保準能馬上回憶起來。